[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5251.0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1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洋静 |
主分类号: | A45C15/06 | 分类号: | A45C15/06;A45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照明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包。
背景技术
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之一,其用途多种多样,如学生上学用于装有书籍的书包,或外出旅行时装有各种所需物品的背包及旅行包,或者外出办事时装有各种文件及物品的提包、挎包及手拎包等等。现有的包结构一般由包本体及安装在包本体上的包带组成,包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用于放置所需物品,包带可用于手拎或者肩背。
现有的包的使用仅局限于放置物品上,但是在天黑情况或昏暗环境中欲取出特定物品时,常会因光线不足而造成取出物品的不便及困扰,使用者甚至还会干脆将包中的物品全部倒出挑选后,再将不需要的物品一一放回包中,然而此种做法是相当耗时、麻烦、而且极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昏暗环境下从包中取物不便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包,以便使用者在昏暗的条件下打开包时,产生一照明光源,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快速取出特定物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包,由包本体和安装在包本体上的包带组成,包本体内部为用于放置物品的容纳空间,且该包本体上设有供容纳空间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在开口处设有一用于控制开口启闭状态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本体内部安装有内衬,在包本体与内衬之间设有LED发光体,与设置LED发光体相对应的内衬部分为透光材料,所述LED发光体通过导线与电源及安装在包本体外侧的控制开关相连。
所述LED发光体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包本体内部。
所述LED发光体设在包本体内的中上部。
所述LED发光体设在包本体内的顶部。
所述包本体开口的一侧面另设有一侧片,且该侧片折合于该开口的另一侧上而封盖该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使用者在打开包时,产生一照明光源,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快速取出特定物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有封盖拎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包,其主要由包本体1、安装在包本体1上的包带2及安装在包本体1内部的LED发光体3组成。其中
包本体1内部为用于放置物品的容纳空间,且该包本体1上设有供容纳空间与外部相通的开口4,在开口处设有一用于控制开口启闭状态的拉链5,所述包本体1内部安装有内衬6,在LED发光体3放置在包本体1与内衬6之间,使LED发光体3与物品之间不会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可靠。与设置LED发光体3相对应的内衬部分为透光材料,可以选用透明的布料或网布等等,这样不会影响光线的照射,照明效果好。所述LED发光体3通过导线与电源及安装在包本体外侧的控制开关7相连,控制开关7可以设置于包本体开口处附近,也可以设置在拉链的布条上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
上述开口处设有的拉链5,借由拉动一拉链头上的拉环即可控制该开口的启闭状态,而LED的控制开关设在包本体外侧的对应位置处,当拉动拉链时,按动控制开关7,通过导线及电源使LED发光体3发光进行照明。
上述LED发光体3通过固定架9固定在包本体内侧,以便LED发光体不会发生移动,增加使用安全性。
上述LED发光体3可以设在包本体内侧的中上部,也可以设置在包本体内侧的顶部,这样光线从上部照下,照明效果,包内放置的物品也不会阻挡光线而影响了照明效果。
上述包本体1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背包,也可以是书包,或者拎包,也可以在拉链5的外部加有一个封盖8,即在开口处的一侧面另设有一侧片,且该侧片折合于该开口的另一侧上,并封盖住该开口,可以增加安全性和美观性。
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以此方式所做的变化及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洋静,未经赵洋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5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