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5281.1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0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张凯;欧阳晓梅;舒彬;窦家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输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光纤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快研究应用新型输电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测量、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驾驭特大电网的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近些年电力部们研究多网融合的输变电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研究输电、通讯、测控等融合的输电技术,为兼顾光信号和电能的传输而出现的光纤复合导线(简称OPPC),OPPC光纤复合相线就是其中代表技术,他将电、通讯、测控、测温等技术融合为一体。OPPC光纤复合导线正逐渐得到电力用户的使用,OPPC复合导线中的光纤是在一个金属管中,在接续时,需要将光纤部分剥出,然后进行光纤熔接接续。现有的OPPC复合导线接续方式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由于金属管壁非常薄,口沿处形成刀刃,而光纤非常纤细和脆弱,很容易在金属管口沿处被割断,而OPPC复合导线在接续点没有大量余缆可用,一旦光纤被割断,就有可能造成整个耐张段导线报废,需要重新更换整个耐张段复合导线,这样材料成本、施工费用都会有很大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保护装置,以解决管线易被金属管口割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保护装置,包括复合光纤,复合光纤包括金属管和光纤,光纤设置在金属管中;光纤保护套,光纤保护套套设在复合光纤的外侧,光纤保护套包括固定部和伸出部,伸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金属管边缘相抵接的朝向伸出部的内壁一侧凸起的凸台。
进一步地,光纤保护套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地,凸台的凸起高度大于金属管的厚度。
进一步地,光纤保护套为圆筒形。
进一步地,固定部的内壁与金属管的外壁相贴合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金属管口处有台阶,封住金属管口沿,能在光纤复合导线接续时防止光纤在金属管口沿处被割断。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一种光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光纤,复合光纤包括金属管11和光纤12,光纤12设置在金属管11中;光纤保护套,光纤保护套套设在复合光纤的外侧,光纤保护套包括固定部21和伸出部22,伸出部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金属管11边缘相抵接的朝向伸出部22的内壁一侧凸起的凸台。在金属管口处有台阶,封住金属管口沿,能在光纤复合导线接续时防止光纤在金属管口沿处被割断参见图1,光纤保护套为柔性材料。
参见图1,凸台的凸起高度大于金属管11的厚度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光纤,使光纤不与金属管口相接触,更好地保护光纤。
参见图1,光纤保护套为圆筒形,是为了能与复合光纤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参见图1,固定部21的内壁与金属管11的外壁相贴合地设置是为了使光纤保护套和复合光纤能够贴合的更加紧密,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光纤保护套与复合光纤脱离,损坏光纤。
参见图1,优选地,为了与金属管11的外径匹配,当金属管11外径3.1mm时,光纤保护装置外径3.3mm,伸出部22内径为2.2mm,固定部21内为径3.2mm,光纤保护装置长50mm,固定不21长为20mm,伸出部22长为30mm。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金属管口处有台阶,封住金属管口沿,能在光纤复合导线接续时防止光纤在金属管口沿处被割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5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发光二极管(LED)模块连接于散热器组件、反光件以及电路
- 下一篇: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