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5346.2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0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舒彬;张凯;张颖;于红丽;朱占巍;张靓;刘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光纤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复合导线(OPPC)是在高压输电线路的相线上运行,因此其接续处不能留有余缆以供再次接续使用,这样造成光纤复合导线一旦截断后,就再也没有余缆,因此就必须在接头盒内部考虑留有余纤,以保证熔接质量不合格时能有足够余长的纤芯再次接续熔纤使用。但由于光纤束是在壁厚非常薄的不锈钢管中,一旦拨出,光纤在不锈钢管断口处极易被割伤,使拨出的光纤从钢管口根部断伤,达不到留有余纤的目的。目前没有可用的保护装置,只能小心施工减少损失,但由于高空作业,极易造成断芯,若发生断芯,多数情况下,采用备用芯,造成较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保护装置,以解决光纤在金属管断口处极易被割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保护装置,包括复合光纤,复合光纤包括金属管和光纤,金属管套设在光纤外侧;保护套,保护套具有由保护带缠绕形成的螺旋形的套体,保护套套设在复合光纤端部外侧,光纤穿过保护套。
进一步地,保护套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地,柔性材料为尼龙板。
进一步地,保护套的两端均具有开口,保护套为锥台形。
进一步地,保护套锥底部的壁厚大于锥顶部的壁厚。
进一步地,保护套的展开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两个斜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金属管侧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在金属管断口至保护器末端有一定韧性,保证光纤受到横向拉力时出现较小的弯曲半径,可以有效地缓解施工时误碰光纤,造成光纤在金属管断口处造成折断或切割性的损害。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的保护套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的保护套未使用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保护装置的保护套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4,复合光纤,复合光纤包括金属管11和光纤12,金属管11套设在光纤12外侧;保护套20,保护套20具有由保护带缠绕形成的螺旋形的套体,保护套20套设在复合光纤端部外侧,光纤12穿过保护套20。保护带是长50毫米内壁光滑、外壁有平均间隔2毫米横纹的尼龙板,在金属管11侧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在金属管断口至保护器末端有一定韧性,保证光纤受到横向拉力时出现较小的弯曲半径,可以有效地缓解施工时误碰光纤,造成光纤在金属管断口处造成折断或切割性的损害。
参见图1至图4,保护套20为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为尼龙板。尼龙板具有一定柔性,随着壁厚增加韧性增加,因此在钢管侧有较强的固定作用。
参见图3和图4,保护套20的两端均具有开口,保护套20为锥台形。保护套20锥底部的壁厚大于锥顶部的壁厚。保护套20的展开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两个斜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保护套20,锥底部壁厚为3毫米,锥顶部壁厚为1毫米。自然状态时(未安装时)为锥形,锥底开口重叠,内孔间直径1.5毫米,壁厚3毫米;锥顶开口重叠,内孔直径1.5毫米,壁厚1毫米。安装时,可包裹3.6毫米以下的钢管,一般包裹长度为25毫米。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金属管侧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在金属管断口至保护器末端有一定韧性,保证光纤受到横向拉力时出现较小的弯曲半径,可以有效地缓解施工时误碰光纤,造成光纤在金属管断口处造成折断或切割性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5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 下一篇:鼓式金属接头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