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5934.6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成;王金刚;杨松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32 | 分类号: | B65D19/32;B65D19/3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堆垛及包装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
背景技术
关于托盘的概念和用途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009774A的说明书第0002段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该专利申请方案提供的托盘弥补了中国专利号ZL02219820.2(改良结构的人造垫木)、ZL02219821.0(结构改进的人造垫木)、ZL02219822.9(结构改良的人造垫木)、ZL200420109212.5(包装栈板)和授权公告号CN2887765Y的欠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CN102009774A)的说明书第0003段至0066段。
上述CN102009774A提供的技术方案客观地达到了说明书第0009段的发明目的并且体现了说明书第0017段所载明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有缺憾,因为,该专利申请方案仅在托盘本体朝向地坪(使用状态下朝向地坪)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有突起该一侧的表面的并且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承座,而在补强托架朝向托盘本体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支承座的位置构成有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承座,当第一、第二支承座彼此配合后,使托盘本体相对于地坪处于腾空状态,更确切地讲,使相邻支承座之间形成供铲车的铲臂插入的铲臂插槽,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挑剔性,而且存在工人的搬运作业强度大的不足。因为,当托盘上的具有铲车插槽的一侧朝向背对地坪的状态时,铲车便无法施展作用;又因为,铲车的铲臂无法将置于托盘本体上的或称堆垛于托盘本体上的物品单独移离于托盘本体,而只能连同托盘将物品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而若要将物品卸除于托盘本体,则只能由装卸工人凭借手工实现,不仅效率低,而且投入人力多,工人劳动强度大。
本申请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索,然而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消除前述不足的技术启示,并且既未闻也未目睹有业界获得成功的报道和实际的托盘产品。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企业内部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所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使用中的灵活性而藉以减轻工人的装卸作业强度并且提高作业效率的托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保障理想的强度而藉以增进抗挠屈程度并延长使用寿命的托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避免打滑而藉以确保安全性的托盘。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盘,包括吹制获得的并且由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盘瓣彼此结合为一体而构成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托盘本体,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瓣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从第一盘瓣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并且突起于第一盘瓣的表面的第一承物凸台,相邻第一承物凸台之间构成为第一铲臂插槽;在所述第二盘瓣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从第二盘瓣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并且突起于第二盘瓣的表面的第二承物凸台,相邻第二承物凸台之间构成为第二铲臂插槽,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承物凸台彼此对应,而所述的第一、第二铲臂插槽相互对应。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承物凸台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间隔状态各构成有突起于第一承物凸台的侧表面的第一增强突缘,所述的第二承物凸台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同样以间隔状态构成有突起于第二承物凸台的侧表面的第二增强突缘1211。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第一承物凸台的顶表面构成有第一防滑突缘,在所述的第二承物凸台的顶表面构成有第二防滑突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托盘本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铲臂插槽之间部位构成有补强突缘,该补强突缘与所述第一铲臂插槽的彼此对应的槽壁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二铲臂插槽的彼此对应的槽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相邻第一承物凸台上的所述第一增强突缘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而所述的相邻第二承物凸台上的所述第二增强突缘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5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发光变电站巡视路线指示器
- 下一篇:霍尔效应及磁场测定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