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提携式哑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6103.0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华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1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提携 式哑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哑鼓,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提携式哑鼓。
背景技术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低音大鼓、踩镲、小军鼓、桶鼓、吊镲、高音镲所组成。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娱性的音乐开始有所要求。摇滚乐、流行音乐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爵士鼓亦是这些音乐的组成部分,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鼓手们不仅要控制音乐的速度和节奏,还要掌握各种演奏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经常性的练习。由于长期的敲打鼓皮以及鼓手的不熟练不仅会缩短架子鼓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容易形成噪音。所以,哑鼓作为一种乐队演奏和音乐爱好者广泛使用的练习工具而产生。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哑鼓均不能够用手提着,携带不方便,鼓手每次去练习打鼓都会考虑哑鼓如何放置的问题,费时费力,很不实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结构设计美观、实用性强的新型提携式哑鼓,由鼓体实本(1)、鼓面(2)、提手(3)构成,其特征在于距鼓体实本的上部大约四分之一处有个孔,该孔即为提手,长度约为15厘米,形状为椭圆形,鼓面固定在鼓体实本上,距离鼓体实本边缘3-5厘米,并且位于提手的下方,鼓面按照真实鼓的鼓皮弹力设计且略高于鼓体实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新型提携式哑鼓设置了一个提手,鼓手去练习的时候可直接将手插入提手中,并非直接用手拿住,携带方便、不易滑落、手感舒适、造型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鼓体实本(1)可为圆形或者正八边形,但不限于此两种形状。提手(3)位于鼓体实本(1)的上部大约四分之一处,长度约为15厘米,形状为椭圆形,普通人的手可自由的插入提手(3)中,携带方便,手感舒适并且不容易滑落;鼓面(2)位于提手(3)的下方,鼓面(2)按照真实鼓的鼓皮弹力设计并且略高于鼓体实本(1),可以让鼓手感受到真实鼓皮的弹性与震动,鼓面(2)沿着鼓体实本(1)边缘设置,且距鼓体实本(1)边缘3-5厘米。本实用新型造型美观,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华,未经李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6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型发电机组的环氧少胶粉云母带
- 下一篇:新型吨位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