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拉手的汽车中控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7027.5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3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汤克勤;邹海峰;陆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B60R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手 汽车 中控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带拉手的汽车中控箱。
背景技术
中控箱是现代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部件。为了不断满足人们需求,其功能也越来越多。带拉手的中控箱和普通的中控箱相比,除了满足中控箱和仪表板配合间隙均匀的外观效果外,还增加了把手功能,方便前排乘员在需要(如:启动或停车)时抓握。但目前的带拉手的中控箱和仪表板之间没有直接连接,主要用来作为装饰,当前排乘员抓握太用力时容易松动。现有的中控箱 的安装结构形式(参考图1和图2),中控箱1与其他零件在安装孔12、13和14共6处连接点。其中中控箱1在安装孔12处通过螺钉与转向支撑支架连接,以支撑中控箱前端。在中控箱后段安装孔13处与地板支架用螺钉连接,保证中控箱与周围件的左右间隙满足要求。如图2所示,在中控箱后段安装孔14处与地板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用以支撑中控箱的后段。中控箱的原拉手11与仪表板没有直接连接,原拉手11主要起装饰作用,基本没有作为把手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拉手的汽车中控箱,它的拉手不仅与中控箱本体连接可靠,而且与仪表板和转向支撑支架之间的连接也很可靠;拉手方便前排乘员在需要(例如:启动或停车)时抓握,既具有装饰作用,又具有把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拉手的汽车中控箱,包括中控箱本体,在中控箱本体前部上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拉手,其特征是:两个相互对称的拉手与中控箱本体为一整体,以保证拉手与中控箱本体连接可靠;在每一侧的拉手的前端均设有两个卡钩,两个卡钩分别插入仪表板上的两个第一过孔内;以实现拉手及中控箱本体与仪表板连接定位,便于装配,并使拉手与仪表板能较好的贴合,以保证拉手与仪表板不会出现过大的间隙。在每一侧的拉手前部的侧面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分别与仪表板上的两个第二过孔对应重合,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每一侧的拉手前端的下面均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别与仪表板上的两个第三过孔对应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以保证拉手前端与仪表板不会出现大的间隙。另外,由于该位置同时连接了转向支撑支架比较稳固,所以能够防止拉手下端在抓握时发生松动。
进一步,在所述中控箱本体前端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两个第三安装孔分别与转向支撑支架的安装座贴合,并通过螺钉连接。以防止中控箱本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同时对中控箱本体也起到了向上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在所述中控箱本体后段两侧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第四安装孔,在所述中控箱本体后段底部设有两个第六安装孔;两个第四安装孔和两个第六安装孔分别通过螺钉与地板支架连接,以支撑中控箱后段。
进一步,在中控箱本体中段两侧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五安装孔,两个第五安装孔分别通过螺钉与换挡支架连接。以保证中控箱中段并对中控箱起到向上的支撑作用。
所述的一种带拉手的汽车中控箱,其所述卡钩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后端设有倾斜面。
由于卡钩的前端做了一定的导向斜面,卡钩在接近仪表板的第一过孔附近能顺利进入孔内,以限制拉手与仪表板上下方向位移,使拉手与仪表板能贴合,避免装偏,提高了工人装配效率。另外卡钩后端相对于装配面具有与水平方向成更大角度的倾斜面,中控箱本体受重力的作用向下,卡钩的倾斜面和仪表板贴合,防止在未打螺钉之前卡钩从仪表板的孔中脱出,保证了预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拉手结构与中控箱本体为一体,通过拉手上的卡钩预安装,之后通过螺钉和螺栓安装,连接可靠;工人安装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由于拉手与仪表板通过几个安装点连接,中控箱的拉手比较稳固,方便乘客抓握,同时,也能保证和仪表板的间隙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中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中控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与仪表板配合连接前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与仪表板配合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8是拉手上的卡钩与仪表板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7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矿用自卸车的车厢总成
- 下一篇:一种前四向头枕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