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湖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7205.4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陈杰云;张勤;姚娟娟;金可;张蒙;刘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水环境 污染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城市湖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湖库是指位于城市内的各种水湖、水库、水域。随着城市市民对亲水性生活环境需求加大,城市除天然湖库外,人工湖、景观湖泊等城市湖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透水性地面逐渐减少,污染也逐渐加剧。城市湖泊常常缺乏足够的自然补水,水质恶化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特别对无固定补给水源的城市湖库水体由于缺乏流动性,造成底层水体溶解氧不足,极大抑制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在缺氧状态下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氨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生长;硫化氢又与水中的铁反应,生成硫化铁使水体发黑;未及时分解的有机物沉积在水底,形成黑色淤泥。湖体水质空间分布相差很大,近岸处及湖体死水区(湖湾、湖岔等),藻类大量生长。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我国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不少针对湖库水质污染进行处理的技术,比如我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30096.9所公布的一种人工湖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装置,其采用专用设备将湖水进行过滤、杀菌和杀藻处理;但处理效率过低,只适用于较少水量的处理且成本过高。另外,我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32358.9曾公布了一种富营养化水域水质处理悬浮床及其水处理方法,其采用水生植物种植吸收的方式处理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但同样具备管理不便,控制较难,成本较高等缺陷。同时,上述现有的城市湖库水处理技术,均是靠采取人工措施有针对性地将水中有害物质吸收消除的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湖库自身净华功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故容易复发,治理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城市湖库水环境恶化修复系统,该系统能够从根源上提升湖库自身净化能力,水处理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湖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在湖库中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置的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可以位于水下循环泵间内),循环水泵采用输送管道连接到位于湖中各处的若干出水机构,每出水机构包括一个与输送管道相连接的分水管道,分水管道内设置有出水流量电磁控制阀,分水管道远离输送管道的一端并列地分出至少三条支路管道,每条支路管道至少设置有三个出水口。
作为优化,每个出水机构中的出水口水平并列设置为一排。这样能够形成一个面上的出水动力,解决单点出水作用区域较小的问题。
本系统中,所述出水机构可以是包括造浪式出水机构、平推式出水机构和下冲式出水机构;采用上述循环水泵从湖库中远离进水口的一侧抽水并经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各出水机构的出水口喷出,使湖库内水体形成水循环,促进局部水体横向或纵向流动从而带动整个湖库水体的流动,达到活化水体、改善水质的效果。其中,所述造浪式出水机构是指出水口斜向上指向湖内设置并使得出水能够形成10~20cm的波浪的出水机构,造浪式出水机构位于靠近湖边的水深小于2米的浅水区域内的水体下部,该区域内水质指标为溶解氧小于1.0mg/L、总磷大于0.1mg/L,总氮大于1.5mg/L。这样可以增加气水交换程度,在复氧的同时推动水流前进,实现水体的循环,同时可以避免将湖底污泥搅动。所述平推式出水机构是指出水口水平指向湖内设置的出水机构,平推式出水机构位于流速低于0.1m/s,溶解氧在3mg/L以下,水深在2~4m的湖湾、湖岔处的水体中部。这样,能够使尽量多的水量参与水体循环,实现水体流动。所述下冲式出水机构是指出水口斜向下指向湖内设置的出水机构,下冲式出水机构设置于湖边深度4m以上的位置的水体上部。下冲式出水机构的出水流速以不搅动底泥为限。其能够使得新鲜来水与该区域的分层水体得到充分混合但以不搅动底泥为限,造成水体的紊动,促进水体交换上下层之间的交换。其中,当出水部位同时包括以上情况时,也可选择两个或三个出水方式组合,从多方面同时改善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7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两段煤气发生炉
- 下一篇:镜面除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