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压制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161.7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7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跃华;刘泓;宋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制 陶瓷 结合 金刚石砂轮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制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模具,主要用于木工圆锯片、PCD刀具、CNC组合锯片磨削用陶瓷结合剂超硬砂轮的冷压成型。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磨削加工越来越向着高速、高效、高精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木工圆锯片、CNC用组合锯片以及部分异形PCD刀具,由于要求加工表面精度高、光洁度好,并且很多砂轮外形要求为异形,所以选用的砂轮大部分为金属结合剂或者树脂结合剂金刚石超硬砂轮。
陶瓷结合剂超硬砂轮性能介于金属结合剂和树脂结合剂超硬砂轮之间,目前大部分陶瓷结合剂超硬砂轮采用冷压成型,再进行埋砂烧结,由于冷压成型后的砂轮坯体强度低,异形砂轮的生产较困难,少部分的也是带模进行热压烧结或后工序磨削成所需要的形状。由于成型困难,很少有关于异形陶瓷结合剂超硬砂轮制作工艺的报道,异形陶瓷结合剂超硬砂轮大部分采用后工序用砂轮磨削加工出异形形状,这种方法浪费了昂贵的原材料成本,而且增加了加工成本。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的用于压制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用于压制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模具,包括内外同心设置的模芯和模套、在模芯和模套之间上下设置有上压环和下压环,其结构特征是在上压环和下压环之间设置有锥形套环。
所述锥形套环包括内外同心设置的内套环和外套环,内外套环之间形成粉料腔。
所述内外套环的锥度相同,均为50-80度角。优选为70度角。
所述内套环小口端直径与模芯直径相匹配。外套环大口端直径与模套内径相匹配。内外套环的高度为所需压制的碗型砂轮高度。内外套环均用45#钢制作。
采用本模具及冷压成型方案能够方便成型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可一次成型碗型陶瓷超硬砂轮,解决了异形陶瓷超硬砂轮生产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解决陶瓷结合剂金刚石后工序修整难题提供了条件,也节约了原材料的成本和后工序的加工成本。且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已装粉料)。
图2为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未装粉料)。
图3为内外锥形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模套,2为下压环,3为内环套,4为模芯,5为定位环,6为上压环,7为外环套,8为粉料腔,9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图1为模具冷压时候的装配图,包括模套1、模芯4、上压环6、下压环2和两个带有锥度的内套环3及外套环4。冷压时,先将下压环2与模芯4套好,在下压环2外套上模套1,再将内套环3套入模芯4,并推入到底部,然后在内外套环之间的粉料腔投入粉料,刮平后将外套环7套入模芯,最后放上压环6压制成型,脱模后即可得到碗型砂轮。脱模时,脱掉模芯和模套后,小心用手将内环套拿出来,然后将带着外环套的砂轮反过来放在一块干净的陶瓷板上,然后用手小心的将外环套稍微用力拨开并拿去。或者在脱模过程中,也可以先把砂轮反过来放到陶瓷板上,拿掉外环套后,在把砂轮反过来放拿掉内环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碗型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冷压成型装置。
所述内外套环可分别用线切割的方式切断,使其不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筒扳手
- 下一篇:一种大外径高厚度CBN外圆磨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