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稳油功能的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391.3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伞桂权;许福忠;贺兆欣;周杰;李晓光;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12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稳油 功能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发动机必不可少的部件,其功能主要是储存机油,通过机油泵的吸油盘向发动机各个部位提供机油,满足发动机的冷却及润滑需要。由于载货汽车或工程用车其使用或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经常会遇到道路崎岖不平,坡度较大等路况。此时油底壳内机油由于重力作用流向低处,导致油底壳吸油盘露出机油表面,不能吸入机油。严重时因缺少机油润滑冷却导致发动机报废,或造成严重事故。还有一种情况是,遇到紧急情况制动刹车,由于惯性作用,油底壳内的机油瞬时涌出油底壳,造成壳内吸油盘露出机油表面,也会造成发动机缺少润滑而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稳油功能的油底壳,在汽车上下坡时或紧急制动刹车时,始终保证吸油盘处于油底壳机油内,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均能吸到机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进行说明。
带稳油功能的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稳油板及吸油盘。在油底壳内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前稳油板和后稳油板,吸油盘置于前后两块稳油板的中间,两块稳油板与油底壳焊接固定,两块稳油板中间留有空隙,油底壳凹面的高度H大于吸油盘外形高度。油底壳装配于发动机形成一个密闭的容器,再由两块稳油板“包裹”吸油盘在油底壳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相当于在吸油盘上部加装了一个盖子。这样,当车体处于较大的倾斜角度时,都能保证吸油盘浸没于机油之中,不会出现因为机油瞬时一侧倾斜而使吸油盘露出机油表面,造成断油而发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带稳油功能的油底壳,能够保证车辆在上坡或下坡时及在急刹车时,油底壳里的吸油盘始终浸在机油里面。在整车发生大的振荡时,机油碰撞到稳流板后会起到稳流作用,从而保证发动机机油的正常供给。同时该装置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多种类的发动机配套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稳油板外观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说明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带稳油功能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结构是油底壳1内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前稳油板2和后稳油板3,吸油盘4置于前后两块稳油板的中间。两块稳油板与油底壳焊接固定,两块稳油板中间留有空隙,油底壳凹面的高度H大于吸油盘外形高度(如图1)。前、后两块稳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折弯(如图2),折弯高度为20mm,其作用是保证与油底壳1焊接牢固。
作为实施例,前稳油板距油底壳端头距离L1不小于135mm,两块稳油板中间的空隙间距L2为25mm。在车辆上、下坡或紧急刹车等情况下,稳油板都能将机油挡住一部分,以保证吸油盘浸没在机油之中,维持发动机不断油。同时稳油板在整车突然发生较大的振荡时,机油碰撞到稳油板上,稳油板具有阻尼的作用可减小机油的震荡。两块稳油板的中间形成一定的空隙,是保障机油能在整个油底壳里流动。稳油板的形状也可根据油底壳及吸油盘的形状而设计,稳油板与油底壳的高度以及距油底壳端头距离的设定,以方便吸油盘、油尺或其它部件的拆装和正常工作为依据,避免发生干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交异性桥面板无码组装用胎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作蜂窝纸板的涂胶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