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392.8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涛;王铁;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22 | 分类号: | B65G23/22;B65G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电机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
背景技术
输送机已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其可分为链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等,目前,现有的输送机驱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内置式电机及减速机结构,减速机和电动机两部分都设置在输送机构内部,造成减速机和电动机的散热不好,温度过高会引起部件过快老化,而且维修也不方便。
2、外装电机驱动结构,这种结构的驱动电机外置,但减速机仍然设置在输送机构内部,造成散热不良,且温度过高会使齿轮运转时发生咬焊破坏,维修不便。
3、卧式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接,由于存在联轴器使整个机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
另外,上述三种现有的驱动结构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单电机驱动无法保证输送机的受力平衡,特别是对于悬臂式输送机。
以应用于煤炭开采领域的连采机为例,连采机输送机一般为链式结构,常见的驱动方式有电机变速器驱动和液压马达驱动,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直接驱动的方式调速性能差,不能频繁启动,驱动性能不理想;液压马达驱动方式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是抗过载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一些实际工况的需要。上述两种驱动方式均不能保证输送机的受力平衡。
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驱动电机,使得输送机构受力平衡,提高其承载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机,对称设置有双电机进行驱动,使得输送机构受力平衡,承载性能大幅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设置于连采机,包括:两轴承座,设置于连采机输送机上;传动轴,能转动的穿设于两所述轴承座,所述传动轴与输送机驱动轮连接;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两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两所述驱动电机对称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连采机输送机尾部的滑槽内。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输送机驱动轮并通过花键与所述输送机驱动轮连接。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送机驱动轮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中部。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两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均设有变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端,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变速器为减速齿轮箱。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变速器与所述轴承座固接。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两所述驱动电机及变速器分别设置于输送机的外侧,对称的位于输送机的两侧。
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机,设置于连采机,包括上述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具有下列优点及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主要应用于连采机,其采用双电机驱动,两个驱动电机对称的设置于传动轴两侧,使传动轴及整个输送机构受力平衡,提高其承载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将驱动电机和变速器均设置在输送机构外部,使得整个输送机散热性能好,运转时不易出现故障。
3、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可省略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使得输送机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并且易于维修。
4、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及输送机可采用变频电极进行驱动,使得整个输送机启动平稳,调速性能稳定,过载能力强并能适应冲击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机双电机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输送机驱动轮
1轴承座
11轴承
12隔套
2传动轴
3驱动电机
31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3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线与起重机防碰撞装置
- 下一篇:碳化硅微粉生产线使用的密封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