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熊蜂饲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686.0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门传喜;王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传喜 |
主分类号: | A01K47/04 | 分类号: | A01K4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4602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熊蜂 饲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熊蜂人工养殖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熊蜂具有授粉功能,国际上如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应用熊蜂授粉技术已很成熟,而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养殖技术和设施的限制,现阶段熊蜂工厂化繁殖效率较低,成本高,限制了熊蜂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在养殖环境的模拟和人工控制方面技术尚不成熟,还没有开发设计出理想的适合熊蜂工厂化养殖的蜂房与蜂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熊蜂饲养装置,能够为熊蜂群的形成和扩繁以及授粉期间提供舒适的环境,供熊蜂工厂化生产所用。
该熊蜂饲养装置由盒体和箱体两部分组成,所述的盒体分为三层,底层为底盒,中间层为底托,上层为盒盖,底盒与中间层底托通过卡止机构连接,底托上部设有卡槽与盒盖对应,盒盖顶面开有盒窗及抽插窗片,底盒上设有嘴与底托上的开孔相对应,并且底托上部在开孔的对侧围设出托室。所述的箱体由外箱、底箱和内箱组成,外箱内底部装设带嘴孔的底箱,底箱上部装设底垫,底垫上开设有与嘴孔对应的开口,底垫上装设无底内箱,内箱顶部为带有盖门的顶盖,且盖门门框下沿向下延伸为门围。外箱与其内部的底箱、底垫、内箱之间均为活动式装配。
该装置的盒体和箱体底部均装有能够盛装糖水的容器,可通过上开口供给熊蜂饮用,上部的活动盖、窗可方便进行管理饲喂和投食。盒体和箱体的每层均为活动装配,可方便装卸组合。盒体和箱体可分别用于熊蜂养殖的不同阶段,并能方便地将单只蜂王或者小群蜂由蜂盒转移至蜂箱。饲养成大群后的蜂箱可方便运输至各工作场所进行授粉,实现熊蜂工厂化饲养和规模化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熊蜂饲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为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实施例饲养装置由盒体和箱体两部分组成,其盒体分为三层,底层为底盒7,中间层为底托4,上层为盒盖3,底盒7与中间层底托4通过卡止机构8连接,底托4上部设有卡槽9与盒盖3对应,盒盖3顶面开有盒窗2及抽插窗片1,底盒7上设有嘴10与底托4上的开孔6相对应,并且底托4上部在开孔6的对侧围设出托室5;所述的箱体由外箱15、底箱11和内箱14组成,外箱内底部装设带嘴孔12的底箱11,底箱11上部装设底垫13,底垫13上开设有与嘴孔12对应的开口21,底垫13上装设无底内箱14,内箱14顶部为带有盖门18的顶盖17,且盖门18门框下沿向下延伸为门围20;外箱15与其内部的底箱11、底垫13、内箱14之间均为活动式装配。
本实施例饲养装置阶除外箱15为不透明硬纸箱材质外,其余部件均为塑料件,方便卡扣和装配。本装置整体上质量很轻,方便携带和运输。
盒体用来养殖单只蜂王,蜂王生活在由底托4与盒盖3之间的空间内,通过开孔6吸食底盒7中的糖水和营养液。从盒盖顶部的盒窗进行投食到托室5之中。当养殖至大约45天左右,待第一批工蜂破茧时,将底托4与蜂王和蜂巢转移至箱体的内箱14中,熊蜂可从底箱11中吸食糖水及营养液,人工从顶盖17的盖门18投喂花粉食物和进行管理操作。由于门围20的阻挡,开启盖门18时熊蜂不会瞬时飞出。装有熊蜂群的箱体可以进行远距离运输,并可放置于温室大棚等工作地点,作为熊蜂生活场所,完成辅助授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传喜,未经门传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喹禾灵和异丙威复合可湿性粉剂
- 下一篇:一种含有秸秆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