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流式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937.5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9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宝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2 | 分类号: | F28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逆流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逆流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冷却塔框架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冷却塔迎风面的混凝土主梁高度较大,当外界新鲜空气从塔外进入塔内时,主梁内侧出现漩涡区域,阻止了外界新鲜空气进入漩涡区域,从而影响冷却塔的配风均匀性,降低冷却塔截面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不利于节能。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逆流式冷却塔,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风均匀,结构合理且节约能耗的逆流式冷却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逆流式冷却塔,其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导风筒、风机组件、收水装置、淋水装置、填料装置以及导风装置;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内设有一主梁;所述导风筒安装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所述风机组件收容于导风筒内;所述收水装置、淋水装置和填料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内;且所述填料装置的底部和主梁的底部相平齐;所述导风装置插入钢筋混凝土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逆流式冷却塔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淋水装置上均布有若干喷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填料装置的底部和主梁的底部呈平齐设置,主梁后不存在漩涡区,冷却塔整个截面的风速更加均匀,冷却塔的通风阻力小,进塔风量更大,而冷却塔的热力性能与进塔风量成正比,进塔风量大,冷却塔的热力性能更好;漩涡区的消除可以改善配风的均匀性,降低冷却塔的高度0.5~1.0m,循环水提升高度降低0.5~1.0m,节约建设费用,节约水泵机组电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逆流式冷却塔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逆流式冷却塔,其由钢筋混凝土框架1、导风筒2、风机组件3、收水装置4、淋水装置5、填料装置6以及导风装置7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设有一横向水平设置的主梁11。所述导风筒2安装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顶部。所述风机组件3收容于该导风筒2内,通过一电机9驱动该风机组件3转动,从而使空气流动而增强冷却效果。
所述收水装置4、淋水装置5和填料装置6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于所述淋水装置5上均布有若干喷头51,从而使该冷却塔淋水均匀。
所述导风装置7插入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其位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逆流式冷却塔最大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填料装置6的底部和主梁11的底部相平齐,使主梁后不存在漩涡区,从而使该冷却塔的配风更加均匀。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宝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宝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结构弓片
- 下一篇:第三代双三通玻璃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