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高溶氧孵化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9308.4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文;常抗美;徐佳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高溶氧 孵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孵化装置,尤其涉及高密度高溶氧孵化桶。
背景技术
鱼卵孵化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针对四大家鱼鱼卵特性而发展起来的环道、孵化桶、孵化缸方式。将鱼卵放在孵化桶内,桶底有进水管,孵化桶上部有出水口,通过进水管的进水和出水口的排水,使水在桶内不断流动。这种方式在许多鱼的孵化中证明是行之效的。但是,对于一些沉性、黏性鱼卵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孵化,将导致以下二种结果:(1)孵化率低;(2)孵化器的利用率下降。此外,一些利用水泥池和水桶配以增氧机进行鱼卵孵化的方法,由于无法解决薄卵膜鱼卵堆积造成鱼卵孵化过程中缺氧死亡的问题,因而不能适应薄卵膜鱼卵的孵化。由于传统的孵化桶是采用直接进水,为充分利用孵化桶的有效容积,往往只能通过加大通过孵化桶底部的进水管的进水量,由于进水管的口径固定狭小,加大水量无疑导致流速增加,加大水流对鱼卵的冲击力,对于卵膜薄的鱼类卵将会导致由于水流速过大造成卵膜破裂。若采用减少水流量解决水流速过大问题尽管可以有效防止薄鱼卵卵膜破裂问题,但孵化桶的有效容积的利用率则由水流量小,可造成以下二种情况发生:(1)按孵化桶原设计的孵化鱼卵数进行薄卵膜鱼卵的孵化会导致鱼卵堆积,发生鱼卵的死亡;(2)要保证薄鱼卵的孵化成活,则要减少投入鱼卵量。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薄卵膜鱼卵孵化桶,专利号 02271529 . 0,其不能较好的解决卵粒集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孵卵密度均匀、水体利用率高、孵化水体溶氧高的高密度高溶氧孵化桶。
高密度高溶氧孵化桶,包括顶固制有外凸附围的桶体,其中:桶体底部安装有进水管系,并且进水管系部分贯穿伸入桶体内;桶体底部上方间隙设有隔板;隔板上均布有通孔;进水管系具有进水管口,该进水管口贯穿桶体底部并在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中心附近开口;进水管系具有冲水管口,并且该冲水管口开口于隔板的上方并呈同方向旋转;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还设有充气部件;附围上还设有溢水管。进水管口向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注水,水流通过隔板均布的通孔在桶体内形成均匀的上升流,防止沉性卵沉底黏附;充气部件对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水体充氧,使前述上升流溶氧增高,防止底部卵粒缺氧;冲水管口向同向旋转形成旋转流防止卵粒局部密度过大形成粘连;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中心附近的进水管口由于向上出水,因而使得隔板靠近中心部分的通孔水的流速较大,可抵消由于水流旋转使卵粒向中心聚集的作用力。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桶体底部连接有排水管,并且排水管上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排水收集卵粒。
充气部件为柔性气石。柔性气石充氧面积大,能在水进入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时快速完成充氧。
溢水套管上安装有能控制水位的溢水套管。
桶体内侧面上部附近制有凸出的卡块;桶体外侧面中部设有加强筋。凸出的卡块便于设置本领域常用的纱网盖。
由于本实用新型高密度高溶氧孵化桶采用了桶体底部安装有进水管系,并且进水管系部分贯穿伸入桶体内;桶体底部上方间隙设有隔板;隔板上均布有通孔;进水管系具有进水管口,该进水管口贯穿桶体底部并在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中心附近开口;进水管系具有冲水管口,并且该冲水管口开口于隔板的上方并呈同方向旋转;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还设有充气部件;附围上还设有溢水管。进水管口向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注水,水流通过隔板均布的通孔在桶体内形成均匀的上升流,防止沉性卵沉底黏附;充气部件对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水体充氧,使前述上升流溶氧增高,防止底部卵粒缺氧;冲水管口向同向旋转形成旋转流防止卵粒局部密度过大形成粘连;桶体底部与隔板之间的间隙中心附近的进水管口由于向上出水,因而使得隔板靠近中心部分的通孔水的流速较大,可抵消由于水流旋转使卵粒向中心聚集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孵卵密度均匀、水体利用率高、孵化水体溶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桶体1、卡块11、附围12、加强筋13、隔板2、通孔21、排水管3、阀门31、进水管系4、进水管口41、冲水管口42、柔性气石5、溢水管6、溢水套管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9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