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冷藏箱用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9804.X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1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温旭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志翔领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冷藏箱 环境 温湿度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冷藏箱用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属于车载冷藏箱温湿度监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食品、药品等的新鲜保存要求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的食品、药品等物品的流通多依靠车载运输,由于车辆的机动性和道路的复杂性,很难及时准去掌握运输车辆的情况,由于运输物品的温度、湿度等是判断保鲜程度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对冷藏箱温度和湿度监控在线监控还没相关技术产品,无法实现车辆运输过程中冷藏箱内温度和湿度网络化超限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冷藏运输车辆冷藏箱环境温湿度监控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冷藏箱用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包括:冷藏车辆、车载移动基站、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和监控计算机;所述冷藏车辆上设置有车载移动基站、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所述车载移动基站通过无线射频网络同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相连,车载移动基站通过GPRS无线网络同监控计算机相连。
所述车载移动基站设置有GPS终端。
所述车载移动基站设置有温湿度超限报警装置。
所述冷藏车辆上设置的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均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源温湿度测量RFID卡及时掌握冷藏箱各部位温湿度实时数据,并通过车载移动基站将监控数据和车辆运行位置信息发送监控中心,达到了对冷藏车辆的有效网络远程监控;车载移动基站能有效保存监控数据,有源温湿度测量RFID卡能与任意车载移动基站自适应组网,避免由于地形的复杂或者车载移动基站的故障而导致监控数据的流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冷藏车辆、2为车载移动基站、3为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4为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5为监控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冷藏箱用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包括:冷藏车辆1、车载移动基站2、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3、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4和监控计算机5;所述冷藏车辆1上设置有车载移动基站2、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3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4;所述车载移动基站2通过无线射频网络同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3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4相连,车载移动基站2通过GPRS无线网络同监控计算机5相连;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3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4分别检测冷藏箱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无线射频网络将检测数据发送至车载移动基站2,车载移动基站2保存检测数据并通过GPRS无线网络将测量数据发送至监控计算机5;通过GPRS无线,监控计算机5可以同时与多个冷藏车辆1的多台车载移动基站2进行通讯,可以实现多台冷藏车辆1的集中监控管理。
所述车载移动基站2设置有GPS终端,通过GPS终端监控计算机5可实时监控冷藏车辆1的地理位置及运行轨迹。
所述车载移动基站2设置有温湿度超限报警装置,当温度或者湿度超过预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司机和工作人员。
所述冷藏车辆1上设置的有源温度测量RFID卡3和有源湿度测量RFID卡4均有多个,平均分布设置于冷藏箱的各部位,也可以根据冷藏物品的不同来设置测量RFID卡的数量的位置,已达到最佳的监控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源温湿度测量RFID卡及时掌握冷藏箱各部位温湿度实时数据,并通过车载移动基站2将监控数据和车辆运行位置信息发送监控中心,达到了对冷藏车辆1的有效网络远程监控;车载移动基站2能有效保存监控数据,有源温湿度测量RFID卡能与任意车载移动基站2自适应组网,避免由于地形的复杂或者车载移动基站2的故障而导致监控数据的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志翔领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志翔领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9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分散稀土氧化物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容器、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