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泄压快换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9991.1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黄涛;王行照;何光峰;袁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叶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30 | 分类号: | F16L37/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周宗贵;刘荣 |
地址: | 438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泄压快换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换接头,主要应用于需频繁连接和断开的液压气动系统管路中。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行业尤其是钢包滑动水口机构中的液压缸上使用的快换接头,在快换接头脱开后,安装在液压缸上并与之连通的阳接头,受钢包的温度和滑动水口机构自重的影响,阳接头的管道内部产生背压,给再次连接造成困难。目前在使用中,一般采用锤子和圆钢敲击阀芯,使阳接头内的液压介质流出,从而泄掉阳接头内的残压,然后再将阴接头和阳接头连接接通。不仅使用不便,而且长期对阀芯进行敲击还易使阀芯过早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泄压快换接头,解决了现有的接头使用不便、阀芯易损快等缺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泄压快换接头,至少包括阴接头、阳接头以及分别位于阴接头和阳接头内部的两阀芯,两阀芯的顶端均设有中空状的凸起,且两凸起的位置相互对应,凸起的中空腔与管路连通,凸起的顶部设有一个通孔,中空腔内设有一个密封件,密封件与阀芯之间设有弹簧,密封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通孔接触并将阀芯密封,密封件的一部分由通孔处伸出于凸起外部,且位于凸起外部的尺寸小于凸起内部的尺寸。
凸起为圆柱状中空管,且位于阀芯顶端的中心处。密封件为钢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泄压快换接头有以下优点:阀芯上设计一个钢球泄压装置,当阳接头插入阴接头连接时,两阀芯顶端的钢球先接触顶开,释放少量液压介质,即泄掉快换接头内部的残压,此时两阀芯可正常开启,从而保证快换接头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泄压快换接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泄压快换接头的断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阳接头座,2-阀芯弹簧,3-阀芯,4-阳接头,5-弹簧,6-钢球,7-套圈钢球,8-O形密封圈,9-套圈,10-D形密封圈,11-阴接头,12-阴接头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具体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泄压快换接头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阴接头11、阳接头4以及分别位于阴接头11和阳接头4内的阀芯3组成。阴接头11和阳接头4分别安装于阴接头座12和阳接头座1上。阴接头11的顶端为套圈9,套圈9通过钢丝卡簧固定于阴接头11上,套圈9下设有套圈钢球7,当阴接头11和阳接头4连接时,套圈钢球7卡入阳接头4上的V形槽内,使阳接头4无法从阴接头11内退出。
阴接头11内还设有O形密封圈8,当阳接头4与阴接头11连接时O形密封圈8位于两者之间,防止液压介质的外泄露。
阀芯3固定于阴/阳接头内,其后方安装有阀芯弹簧2。阴接头11和阳接头4的出口处设有D形密封圈10,阀芯3能够在阀芯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与D形密封圈10接触从而实现阴/阳接头的密封。
两阀芯3的顶端均设有中空状的凸起,且两凸起的位置相互对应,均位于阀芯3顶端的中心处,凸起的中空腔与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凸起为圆柱状中空管。凸起的顶部设有一个通孔,中空腔内设有一个密封件,密封件与阀芯之间设有弹簧5,密封件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与通孔接触并将阀芯5密封。密封件的一部分由通孔处伸出于凸起外部,且位于凸起外部的尺寸小于凸起内部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为钢球6,密封件还可选用圆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泄压快换接头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阳接头插入阴接头并连接时,两阀芯顶端凸起中的钢球先接触而顶开,释放少量液压介质,即泄掉快换接头内部的残压,同时两阀芯向后移动与D形密封圈脱离,打开接头内的锥形出口,保证流体的通过。同时套圈钢球在套圈弹簧的作用下,压入阳接头的V形槽中,轻松接通液压管路。当需要将接头断开时,向后拉动套圈,阀芯在阀芯弹簧作用下,与阴阳接头的锥形出口处的D形密封圈压紧密封,同时钢球在弹簧作用下,与通孔密封,保证断开时工作介质不外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叶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叶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9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