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球鞋及其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1994.9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1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照;吴荣光;熊益清;陈红春;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照 |
主分类号: | A43B5/10 | 分类号: | A43B5/10;A43B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球 及其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网球鞋及其鞋底。
背景技术
网球运动既是一种自我娱乐和增进健康的手段,又是一种艺术追求和享受,同时还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体育竞赛项目。
脚步移动是网球运动的灵魂和生命。比赛中每一拍击球都离不开脚步移动来取得的最佳击球位置,网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根据球的来向,不断地做各种变向变速等脚步动作,良好的脚步移动不仅能保证运动员底线击球时动作的流畅性,而且能提高底线击球的攻击性和准确性。因此,如何保证运动员这些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成了网球鞋开发设计的要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网球鞋鞋底的抓地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如何提高网球鞋鞋底的抓地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球鞋鞋底,鞋底的底面前脚掌部设有前脚掌抓地装置,后脚跟部设有后脚跟抓地装置,所述前脚掌抓地装置包括前制动圆盘单元、多个前纵横防滑单元以及多个前吸附抓地单元,前制动圆盘单元位于与第二跖骨区域相对应的鞋底位置,前纵横防滑单元和前吸附抓地单元分别由前制动圆盘单元所在的第二跖骨区域向前脚掌外侧呈弧形辐射状扩散延伸布置,后脚跟抓地装置包括后制动圆盘单元、多个后纵横防滑单元以及多个后吸附抓地单元,后制动圆盘单元位于后脚跟中央外侧,后纵横防滑单元和后吸附抓地单元分别由后制动圆盘单元向后脚跟内侧呈弧形辐射状扩散延伸布置,且方向与前纵横防滑单元和前吸附抓地单元的扩散方向相反。
在上述鞋底中,所述前、后制动圆盘单元分别呈圆形,且具有内凹球面。
在上述鞋底中,前纵横防滑单元由一根条状的前纵向凸棱和多根条状的前横向凸棱组成,前纵向凸棱的后端与前圆盘制动单元的外圆周面相连,多根前横向凸棱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与前纵向凸棱的前端相连,多根前横向凸棱分别与前纵向凸棱的前端垂直。
在上述鞋底中,前吸附抓地单元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前纵向凸棱之间,由多个圆形吸盘组成,吸盘的半径由内而外逐渐变大。
在上述鞋底中,还包括波浪形抗滑移单元,由多条波浪形凸棱组成,设置在前脚掌内侧、中足以及后脚跟外侧。
在上述鞋底中,后纵横防滑单元由一根条状的后纵向凸棱和多根条状的后横向凸棱组成,后纵向凸棱的后端与后制动圆盘单元的外圆周面相连,多根后横向凸棱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与后纵向凸棱的前端相连,多根后横向凸棱分别与后纵向凸棱的前端垂直。
在上述鞋底中,后吸附抓地单元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后纵向凸棱之间,由多个圆形吸盘组成,且吸盘的半径由内而外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网球鞋,包括上述的网球鞋鞋底。
本实用新型,其鞋底的纹路借鉴了八爪鱼的强烈吸附能力特点,鞋底底面上的抓地装置由制动圆盘单元、多个纵横防滑单元以及多个吸附抓地单元组成,具有很强的吸附抓地防滑性能,能有效保证网球运动员的脚步动作更加准确和流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球鞋鞋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球鞋鞋底,其鞋底的纹路设计灵感来自八爪鱼,旨在加强网球鞋的抓地性能,保证运动员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众所周知,章鱼别称“八爪鱼”,其身上有8条感觉灵敏的触腕,每条触腕上约有300多个吸盘,每个吸盘的拉力为100克,能够牢牢抓住猎物不放,使得落入其手的猎物无法逃脱。八爪鱼利用肌肉收缩排除吸盘里的水,造成吸盘的压力差而产生吸力,因此吸盘的吸附能力很强。
本实用新型借鉴了八爪鱼的强烈吸附能力特点,利用仿生学原理并结合人体足部工程学设计而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球鞋鞋底,其底面的前脚掌部设有前脚掌抓地装置,后脚跟部设有后脚跟抓地装置。
前脚掌抓地装置位于前掌外侧,包括前制动圆盘单元11(模仿八爪鱼的头部)、多个前纵横防滑单元13(模仿八爪鱼的腕足)以及多个前吸附抓地单元12(模仿爪鱼的吸盘)。前纵横防滑单元13和前吸附抓地单元12分别由前制动圆盘单元11所在的第二跖骨区域向前脚掌外侧呈弧形辐射状扩散延伸布置。
前圆盘制动单元11呈圆形,具有内凹球面,位于与第二跖骨区域相对应的鞋底位置,其作用是: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作为脚部旋转的支点,能够稳定前脚掌和增大制动摩擦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照,未经吴荣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1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