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油泵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2336.1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肖;邓松;杜礼超;鄢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油泵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喷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喷摩托车内置油泵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油泵是电喷摩托车上非常重要的部件。目前,电喷摩托车上的油泵一般采取外置式安装方式。如图7、图8所示,在副油箱1的左前角焊接有一个支架,该支架上开设装配孔,在油泵2上设置有支耳,支耳上开有过孔,螺栓穿过支耳上的过孔以及支架上的装配孔,将油泵2固定安装在副油箱1上。油泵采用外置式安装,一方面会容易影响副油箱及摩托车整车的外观,另一方面,油泵占用的空间较大,容易与摩托车车架上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拆装操作繁琐,拆装的效率低,检查维护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摩托车油泵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油泵安装结构,包括副油箱(1)、油泵(2)、定位板(3)、螺柱(4)和安装板(5),在所述副油箱(1)顶面的中部开有装配孔(1a),并在副油箱(1)的顶面上固定有定位板(3),该定位板(3)为圆环形,环绕在装配孔(1a)的外面,副油箱(1)顶面位于定位板(3)与装配孔(1a)之间的部分形成定位圈(1b),在所述定位板(3)上垂直固定有多个螺柱(4),该螺柱(4)按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油泵(2)的下端穿过装配孔(1a)伸入副油箱(1)内,在油泵(2)的上端设有定位盘(2a),该定位盘(2a)的顶部具有与油泵(2)内部相通的油管接头(2b),所述定位盘(2a)由定位圈(1b)支撑,并且定位盘(2a)上压装有安装板(5),所述螺柱穿过安装板(5)上对应的过孔,由螺母锁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油泵除上端的定位盘以及油管接头外,其余部分均位于副油箱内,一方面美化了副油箱及摩托车整车的外观;另一方面,油泵外露部分占用的空间很小,不会与摩托车车架上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并且为工人拆装操作预留的空间较大,这样拆装油泵操作方便,能够极大地提高拆装效率,有利于快速检查维护。油泵上端定位盘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板的内圆相适应,该定位板对定位盘起定位作用,以防止油泵在副油箱顶面所在的平面内发生晃动。定位盘由安装板压紧在定位圈上,并通过多个圆周上均匀分布的螺栓固定,这样油泵安装牢固可靠,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现象,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均有保障。
所述定位板(3)通过冲压变形,形成多个向上拱起的凸台,在该凸台上焊接螺柱(4)。在定位板上增设凸台,不仅能够增加定位板的结构强度,而且有利于螺柱的焊接安装。
所述油泵(2)上端的定位盘(2a)为台阶结构,由上面的大直径段和下面的小直径段组成,定位盘(2a)大直径段的底面由所述定位圈(1b)支撑,定位盘(2a)的小直径段伸入装配孔(1a)中,并在定位盘(2a)的小直径段上套装有密封垫(6)。以上结构一方面能确保油泵安装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防止燃油泄漏。
所述安装板(5)为圆环形薄片结构,该安装板(5)的内缘压在定位盘(2a)的顶面上。以上结构简单易作,成本低,安装板能够避开油管接头,避免与之发生干涉,并有利于油管接头连接油路,同时,安装板与定位盘接触的面为周向上的一圈,进一步确保了油泵安装的牢靠性。
所述安装板(5)的内沿向内一体延伸,形成凸片(5a),该凸片(5a)上开有限位槽(5b),所述定位盘(2a)顶面上的小柱(7)卡入该限位槽(5b)中。小柱和限位槽相配合,起周向定位的作用,以防止油泵发生旋转。
在所述副油箱(1)顶面靠近端部的位置并排开设有两个油位传感器安装孔(1c),用于装配油位传感器,以便快捷地将副油箱的储油量信号反馈到仪表油位指示灯上,使驾驶员及时得知燃油信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油泵由外置式安装改为内置式安装结构,不仅美化了副油箱及摩托车整车的外观,而且安装牢固可靠,拆装油泵操作方便,能够极大地提高拆装效率,有利于快速检查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2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浪动力无人监测船
-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用线段快速等分划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