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3653.5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泰;李昇哲;李儒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煜明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二次 透镜 led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尤其涉及二次透镜式LED的封装结构,特别是关于光斑消除方面的改进,在IPC分类号可以归属于F21S2/00大类。
背景技术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ED作为一种新的照明光源材料被广泛应用着。LED封装技术对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常规LED封装结构一般是在基板上设有一个支架杯,支架杯内的中间位置固化一LED晶片,LED晶片的正、负极分别通过金线焊接至支架杯正、负极上,然后将混有荧光粉的硅胶滴满支架杯的碗杯内,然后待硅胶凝固后即可完成LED封装。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就是在常规LED封装结构的基础上在支架杯的上端面再设一个二次透镜,对LED光线进行整形,实现更好的出光效果。已有的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是:支架杯的上端面与二次透镜的接触面具有一定的区域,而支架杯一般可由PPA等白色材料制成,支架杯的上端面该区域能够较大程度的发射光线,则发射后的光线再二次透镜出射,会叠加形成一圈圈光斑,影响LED的照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已有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可以大大改善LED光斑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的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包括一基板,基板上设有一支架杯,支架杯的中间位置固化一LED晶片,LED晶片的正、负极分别通过金线焊接至支架杯正、负极上,所述的支架杯上端面涂覆一层吸光材料层,支架杯的上端面再设一个二次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杯采用的是碗杯状结构,LED晶片是固化于中间的碗杯底面上,碗杯状结构的支架杯结构紧凑,且利于封装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板是陶瓷基板或铝基板,以增强散热性及提供LED结构的物理强度支持。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架杯上端面涂覆一层吸光材料层,从而避免从支架杯上端面反射出去的光叠加形成光斑的可能,实现了一种出光更均匀,光斑现象不明显的二次透镜式LED。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ED封装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透镜式LED封装结构,包括一基板1,基板1上设有一支架杯2,支架杯2的中间位置固化一LED晶片3,LED晶片3的正、负极分别通过金线焊接至支架杯2的正、负极上,所述的支架杯2的上端面202涂覆一层吸光材料层4,支架杯2的上端面202再设一个二次透镜5。所述的支架杯2的上端面202上的吸光材料层4可以是涂覆一层油墨形成,或者是涂覆形成一层碳粉层。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杯2同样也是采用已有的碗杯状结构,LED晶片3是固化于碗杯底面201上。
优选的,所述的基板1是陶瓷基板或铝基板,以增强散热性及提供LED结构的物理强度支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煜明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煜明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3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户外LED光源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电流过载保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