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油加热式烘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064.0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如琴;袁恒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科世茂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7 江苏省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式烘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油加热式烘筒。
背景技术
烘筒是印染机械中重要部件之一,传统结构的烘筒依附筒内壁内置夹套式腔体容留热介质,常用热介质是导热油或蒸汽,烘筒在旋转过程中通过筒外壁与相接触的待烘干布作热交换。传统的烘筒热交换结构简单、热交换可靠,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热介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必然存在一定量的热损失,烘筒两端筒外壁存在温差,造成烘干质量不一致。另外,传统结构的烘筒不可作表面温度调节,易造成能源浪费。总的来说,传统结构烘筒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传统结构烘筒的不足,提出一种加热结构简单、筒内热介质温度可调、筒体表面温度均匀的电油加热式烘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电油加热式烘筒,它包括电刷、左轴、电源线、筒体、电热管、软管、右轴、油接头、油箱和热介质。所述筒体为卧姿圆柱形双层薄壁筒,内筒与外筒同轴套合并以肋板相间,内筒由内置环形板间隔支撑,筒体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封头构成容留热介质的夹套结构。所述左轴和右轴位于筒体两端同轴密封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左轴和右轴均设有始于自由端的轴向盲孔,轴壁上均布径向通孔沟通轴向盲孔。左轴自由端安装电刷引入电源,从电刷引出的电源线从轴向盲孔进入并从径向孔引出。右轴自由端与油接头配合组成旋转密封结构,油接头直通处于高位的油箱。筒体两端封头面对夹套结构的端面同一圆周上均布8~16只通孔密封安装电热管,电热管左端外伸端与左轴径向孔引出的电源线连接构成电加热回路,位于筒体右端的封头端面上均布3~5只溢油孔沟通夹套结构,溢油孔通过软管连接右轴的径向孔,径向孔经轴向盲孔沟通油接头构成夹套溢油通道。
上述结构中,油箱位于高位,筒体位于低位,两者位置差在0.5~2.5m之间。夹套结构中容留的热介质为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电加热结构筒单,制作容易;
2、电加热功率调节方便,可按需调整烘筒温度,节省能源;
3、在夹套同一圆周上均布电热管,电热管轴向贯穿筒体,加热快捷、温度均匀,筒体两端表面温差≤±1℃,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
4、高位油箱与烘筒夹套结构的溢油通道直通,当热介质随加热温度变化产生体积变化时,可通过溢油通道自动溢出或补充热介质,避免筒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电油加热式烘筒,它包括电刷1、左轴2、电源线3、筒体4、电热管5、软管6、右轴7、油接头8、油箱9和热介质10。所述筒体4为卧姿圆柱形双层薄壁筒,内筒4.3与外筒4.2同轴套合并以肋板4.4相间,内筒4.3由内置环形板4.5间隔支撑,筒体4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封头4.1构成容留热介质10的夹套结构,本实施例中热介质为导热油。所述左轴2和右轴7位于筒体4两端同轴密封连接,左轴2和右轴7共同支承筒体4。右轴2和右轴7均设有始于自由端的轴向盲孔,轴壁上均布径向通孔沟通轴向盲孔。左轴2自由端安装电刷1引入电源,从电刷1引出的电源线3从轴向盲孔进入并从径向孔引出。右轴7自由端与油接头8配合组成旋转密封结构,油接头8直通处于高位的油箱9,本实施例油箱9安装位置比筒体4上外壁高1.5m。筒体4两端封头4.1面对夹套结构的端面同一圆周上均布8~16只通孔密封安装电热管5。本实施例筒体4直径800mm,长1800mm,封头4.1均布12只通孔密封安装电热管5。电热管5左端外伸端与左轴2径向孔引出的电源线3连接构成电加热回路。位于筒体4右端的封头4.1端面上均布3只溢油孔沟通夹套结构,溢油孔通过软管6连接右轴7的径向孔,径向孔经轴向盲孔沟通油接头8构成夹套溢油通道。本实施例中12根电加管5同步加热,筒体4两端温差很小,经测量筒体4两端温差仅在0.4℃-0.6℃,此值远远高于现有技术,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
本实用新型由电刷1引入电源,电源经电源线3接通电热管5,电热管5直接给热介质10加热,因夹套容积小,热介质10升温快、温度均匀,筒体4两端表面温差≤±1℃,热效率高。通过调节电加热功率可方便调整加热温度,按需调整温度可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中油箱9的位置高于筒体4,利用液位差及夹套溢油通道自动溢出或补充热介质10,避免筒体4损坏,确保安全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科世茂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州科世茂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列管式换热器的上管箱
- 下一篇:新型除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