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867.6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波;张华涛;孙波;黄玉龙;王尊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秀福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锅炉 放渣管 膨胀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渣管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流化床锅炉的流化床底部不断聚集由上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700度~800度的高温灰渣,这些高温灰渣需要通过放渣管连续或间断排出以维持锅炉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料层差压。目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常规技术为:放渣管1采用整根管穿过风室底板3后排渣,如图1所示,放渣管1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放渣管1的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2连接,在布风板2上有均布的风帽,放渣管1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放渣阀。当需要放渣时,打开放渣阀,使灰渣从炉膛底部经过放渣管1排出,风经过进风口进入风室,再经过风帽进入炉膛。整个放渣管1重量通过放渣管1上端与布风板2焊缝承受,放渣管1下端穿过风室底板处通过采用金属膨胀节5与风室底板3进行密封,放渣管1下端与风室底板3留出间隙不焊接,此种结构在短时间内可满足膨胀密封要求,在长时间工作、特别是当锅炉采用间断排渣方式运行时,放渣管1的温度也呈周期性的急剧变化,放渣管1随高温放渣频繁进行热胀冷缩易造成放渣管1下端穿过风室底板3处的金属膨胀节5疲劳破坏漏风,形成事故隐患,影响锅炉的正常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满足流化床锅炉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包括放渣管,放渣管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放渣管的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放渣管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渣管由上段细放渣管和下段粗放渣管组成,上段细放渣管在在风室内插入下段粗放渣管中,上段细放渣管的外管壁可沿下段粗放渣管的内管壁滑动;下段粗放渣管穿过风室底板处与风室底板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段粗放渣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将放渣管采用整根管穿过风室底板后排渣,改为放渣管由上段细放渣管和下段粗放渣管组成,上段细放渣管在在风室内插入下段粗放渣管中,上段细放渣管的外管壁可沿下段粗放渣管的内管壁滑动,可吸收高温受热膨胀;上段细放渣管的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该连接焊缝只吊挂上段细放渣管,有效减轻焊缝承受的重量,避免焊缝拉裂;下段粗放渣管穿过风室底板处不留间隙直接与风室底板刚性连接,确保密封严密,杜绝了现有技术采用膨胀节所带来的隐患,下段粗放渣管的顶端设置密封环进一步提高了本结构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放渣管,1a-上段细放渣管,1b-下段粗放渣管,2-布风板,3-风室底板,4-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锅炉放渣管膨胀密封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放渣管1由上段细放渣管1a和下段粗放渣管1b组成,上段细放渣管1a在在风室内插入下段粗放渣管1b中,上段细放渣管1a的外管壁可沿下段粗放渣管1b的内管壁滑动,可吸收高温受热膨胀;上段细放渣管1a的上端焊接于炉膛内的布风板2上,该连接焊缝只吊挂上段细放渣管1a,有效减轻焊缝承受的重量,避免焊缝拉裂;下段粗放渣管1b穿过风室底板3处不留间隙直接与风室底板焊接固定,刚性密封更严密,下段粗放渣管1b的顶端设置密封环4,下段粗放渣管1b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渣阀。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