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扑火机具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6020.X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喜武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2D63/06;A62C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扑火 机具 挂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森林消防用扑火机具的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扑火机具挂车。
背景技术
基于车辆的标准化优势,运输扑火机具的车辆都是使用二类底盘改装的厢式运输车、栏式运输车及相近结构的车辆,在扑火行动中必须有专人驾驶,并且这些车辆很难适应泥土路面及沼泽地。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用于运输汽油发电机、便携式接力水泵灭火系统、桶式背负式灭火水枪、森林消防多功能睡袋、森林消防单兵装备套装、移动中继站系统等扑火机具的挂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运输汽油发电机、便携式接力水泵灭火系统、桶式背负式灭火水枪、森林消防多功能睡袋、森林消防单兵装备套装、移动中继站系统、油桶、铁锹、风机等扑火机具的小型挂车。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
一种扑火机具挂车,其包括:车梁系统,其能够与牵引车辆连接;车轮,其安装至所述车梁系统;以及车箱,其支撑于所述车梁系统;其中刹车系统安装至所述车梁系统。
优选地,所述刹车系统位于所述车箱的前方,并且包括驻车手刹。
优选地,一组悬架安装至所述车梁系统,所述车轮通过钢板弹簧减震器安装至所述悬架。
优选地,所述车箱包括一体的箱门,能够由阻尼支刚将所述箱门支撑于打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扑火机具挂车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梁系统且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车箱的前方。所述减震器优选地为液压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车箱包括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通过立柱支撑于车箱底部。
优选地,备胎放置于安装于所述车箱前侧的备胎架中。
优选地,所述挂车的长、宽、高例如分别为3880mm、1670mm、1800mm。
优选地,所述车箱具有覆盖所述车箱的上方的篷布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
本挂车可以被任何带有动力的车辆牵引;
本挂车车体较窄、在森林中行驶通过性非常好;
本挂车两侧箱门为整体结构,取送扑火专用工具时非常方便,并且箱门开关有阻尼支刚缓冲,对箱门有减震作用;
本挂车的车桥及轮胎越野性能良好,确保在森林中沟壑、陡坡纵横及狭窄的道路上行动自如;
本挂车带有驻车制动及液压减震器,在陡坡存放平稳根据需要可上下自动调节挂车高度;
本挂车目前国内没有生产使用,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扑火机具挂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扑火机具挂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扑火机具挂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扑火机具挂车包括:车梁系统16,其能够与任何牵引车辆连接,例如借助于牵引钩1与牵引车辆勾连;车轮,其安装至车梁系统16,轮胎的尺寸例如为235/75/15,两个车轮通过一组后桥15连接,两个车轮的轮距例如为1260mm,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以及车箱,即箱体6,其支撑于车梁系统16。
本实用新型的扑火机具挂车还包括刹车系统2,其安装至车梁系统16。刹车系统2优选地位于车箱的前方,并且包括驻车手刹。
一组悬架13安装至车梁系统16,车轮通过钢板弹簧减震器14安装至悬架13,钢板弹簧的片数例如为5,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4-6片或其它片数也是可以的。
车箱包括一体的箱门11,箱门11的整体结构使得取送扑火机具时非常方便,能够由阻尼支刚12将箱门支撑于打开状态,阻尼支刚12可以对箱门11起减震作用。
扑火机具挂车还包括安装于车梁系统16且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减震器3,减震器3例如位于车箱的前方。减震器3优选为液压减震器。通过前述驻车手刹,能够在陡坡车放挂车,结合该减震器,可以自动调节挂车高度。
车箱可以包括横向隔板8,横向隔板8通过图示的立柱支撑于车箱底部,隔板8的数量不限于一片,其既可以延伸过车箱的整个前后长度,通过卡接、焊接、螺栓连接等各种接方向连接至车箱侧壁,也可以延伸车箱的部分长度,通过立柱或者支撑于车箱底部,或者通过吊挂悬挂于车箱顶部。
备胎5可以放置于例如安装于车箱前侧的备胎架1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喜武,未经杨喜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6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背景和基于任务的计算环境的交互
- 下一篇:稠合噻唑并和噁唑并嘧啶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