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7797.8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王佳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57/06;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弯管 混凝土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送设备(例如混凝土泵车、混凝土布料机)的混凝土输送弯管的输送介质是混凝土(即由水泥、砾石、砂浆混合而成的流体),由于混凝土在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外侧的流速大于在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内侧的流速,因此,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内部的靠近上述外侧的部位会发生严重的磨损,甚至会被迅速磨破,而此时混凝土输送弯管的上述内侧的磨损却很轻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更换整个混凝土输送弯管。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改进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和材料的方式来克服上述问题。例如:在结构方面(如图1所示),将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外侧1’设计得比内侧2’厚,以使内侧2’与外侧1’的磨损周期相同,但这种方式不能延长混凝土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在材料方面,采用高硬度、高抗磨材料来制作混凝土输送弯管,这种方式制成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具有极易脆裂的缺点。此外,现有技术还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在抗磨材料3’的外层套上一层不太耐磨但韧性高、不易脆裂的外套管4’,然而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混凝土泵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磨损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弯管本体,弯管本体上设置有开口;盖板,盖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开口上,盖板与开口之间密封连接;盖板包括能嵌入开口内的凸起部。
进一步地,弯管本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侧的曲率半径,开口设置在弯管本体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弯管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与第一密封槽相配合的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相配合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设置有密封元件。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槽围绕凸起部设置。
进一步地,盖板通过螺钉与弯管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盖板包括基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由基部的两端延伸而成;两个 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弯管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钉的第一螺纹孔;多个第一螺纹孔分别与两个连接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盖板包括基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由基部的两端以偏离基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成;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弯管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凸台,在凸台内开设有用于安装螺钉的第二螺纹孔;两个凸台上的第二螺纹孔分别与两个连接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盖板包括基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由基部的两端以偏离基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成,且每个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的缺口;弯管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凸台,在两个凸台内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螺钉的第二螺纹孔;混凝土输送弯管还包括分别压在两个连接部上的两个压板,两个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凸起部具有与开口相吻合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包括混凝土输送弯管,该混凝土输送弯管是上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可拆卸的盖板来起到抗磨损的作用,当盖板磨损后,可方便地更换新的盖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维护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盖板的一个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盖板的另一个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
图10示意性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盖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7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菱镁粉煤灰欧式构件
- 下一篇:一种封堵式纤维编织带缠绕增强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