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9271.3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颜悦;张官理;张小华;潘耀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京福莱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1000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荷 转移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尤其是一种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为贴于显示器表面的透明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消费数码设备、电脑、ATM终端以及工控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中,依据其工作原理分为红外式、超声波式、电阻式和电容式等传感器。其中电容式传感器即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表面具有行/列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偶合电容),利用人体电场在触摸时发生电容变化,进而检测出触摸点的位置。而传感器上交叉的行、列均由导电材料制成,现有传感器采用两层基材贴装导电带后绑定成传感器的方式实现行、列间导电材料的彼此绝缘,但绑定过程要求两层基材具有很高的配合精度,影响透光率且制程难度高、成本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克服现有传感器因绑定而造成的透光率低、制程难度高、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包括基材和贴于基材上表面平行排列的第一透明导电带,第一导电带上连接有第一引线电极组、第一引线电极组外覆盖有第一保护层;基材下表面贴有平行排列的第二透明导电带,第二透明导电带与第一透明导电带在投影面上垂直且具有不同的面电阻,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带的面电阻与第一透明导电带的面电阻不同,第二导电带上连接有第二引线电极组、第二引线电极组外覆盖有第二保护层。
优选的,基材为0.05mm~0.7mm厚的透明板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一基材双面贴装导电带并增加保护层的方式形成传感器,相比现有采用两层基材贴装导电带后绑定成传感器的方式,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透光率高、便于制造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材;2第一透明导电带;3第一引线电极组;4第一保护层;5第二透明导电带;6第二引线电极组;7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如图1所示,采用0.05mm-0.7mm厚的卷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为基材1,选用氧化铟锡(ITO)作为第一透明导电带2和第二透明导电带5,选用铜作为第一引线电极组3和第二引线电极组6。基材1的上表面贴有平行排列的第一透明导电带2,第一导电带2上连接有第一引线电极组3,第一引线电极3组外覆盖有第一保护层4;基材1的下表面贴有平行排列的第二透明导电带5,第二透明导电带5与第一透明导电带2在投影面上垂直且具有不同的面电阻,第二导电带5上连接有第二引线电极组6、第二引线电极组6外覆盖有第二保护层7。
本实用新型的电荷转移的传感器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京福莱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京福莱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制冷片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立照相机构调整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