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自动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9443.7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华;李廷正;李晓敬;魏强;谭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莱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变电站 自动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箱式变电站自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箱式变电站,体积小,安装空间有限。为了散热,箱式变电站上有散热孔、散热风扇,有的采用了降温空调,这些在对付一般场合的应用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遇到箱式变电站的某个发热器件或者开关器件工作失控,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的散发是一个问题。
箱式变电站处于长期运行状态,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在通电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热量,各种接触器触头、断路器触头、电缆接头等是容易发热处。
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和工作负荷比较大的情况下,箱式变电站里面的发热情况就会变得加重,在温度过高时,容易引起火灾。
我们现有的箱式变电站无法自动感应和处理火灾,只能由其发生,而其电气火灾的扑灭也得依靠人工进行,如果人工发现不及时,扑灭不迅速的话,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火灾,引发上级电气回路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自动灭火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箱式变电站内部存在高温、火灾隐患时,能够自动检测并对箱式变电站的高温火灾及时自动扑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箱式变电站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用以检测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烟雾信号;信号处理器,用以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电磁阀,响应信号处理器,用以对外输出开关操作;其中,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的输出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串接在与灭火剂储存罐相连接的管道中。
可选的,所述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的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
更好的,所述的传感器为烟感温感一体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良好技术效果:能够自动感知箱式变电站内的高温和烟雾信号,并且能够自动及时、主动地进行火灾的扑灭,避免造成箱式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的进一步损坏,限制火灾的扩大、蔓延。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中:1、传感器;2、信号处理器;3、电磁阀;4、喷头;5、管道;6、灭火剂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箱式变电站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1用来对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烟雾信号进行检测。信号处理器2,用以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信号处理器2的输出信号连接至电磁阀3,电磁阀3响应信号处理器,用以对外输出开关操作,电磁阀3串接在与灭火剂储存罐6相连接的管道5中。
当箱式变电站中出现温度过高或烟雾情况时,信号处理器2对传感器1的感知信号进行判定处理,使得与信号处理器2连接的电磁阀3处于打开状态,灭火剂储存罐6中的灭火剂通过管道5、电磁阀3从喷头4处喷向箱式变电站中的温度过高或烟雾处,达到灭火的目的。
喷头4设置在箱式变电站中容易发热产生高温的地方,如接头处、触点处等。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喷头4可以设计成为多个分支喷头,同时对准多个目标。
灭火剂可以采用干粉。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灭火剂储存罐6中装有干粉,以及装有作为喷射动力的压缩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由压缩氮气推动即喷射出来,达到灭火目的。
传感器1设置在箱式变电站中容易发热产生高温的地方,以便及时准确地检测箱式变电站中的异常温度信号。
可选的,传感器1为温度传感器,用以对箱式变电站中的异常温度作出反应。
传感器1也可为烟雾传感器,用以对箱式变电站中烟雾作出反应。
更进一步,传感器1为烟感温感一体传感器,同时对异常温度和烟雾作出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莱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莱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