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9670.X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奕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佳***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汽缸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提高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排散的汽缸结构。
背景技术
引擎燃烧循环是在汽缸中进行,有温度、压力、热传导、废气残留等变因。引擎燃烧过程,主要是由供油系统将混合好的油气送入汽缸内,经由活塞作动压缩汽缸内空气后,点火系统便会启动火星塞引燃油气,当点火完成后,火焰便开始以燃烧压力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燃烧,并产生强大的推力,以将活塞往下推,而形成帮助车辆行进的动力。
故在引擎作动的过程中,汽缸内部因为活塞往复作动与汽缸壁摩擦生热及油气引爆后发出的燃烧热量等,皆会使汽缸产生极高的温度,因此,一般于汽缸都会设有散热构造,以避免汽缸因高温而损坏,现有汽缸散热构造,主要分有气冷式及水冷式,其中,水冷式又比气冷式具有更高冷却效率,现有水冷引擎的汽缸,请参阅图4所示,是主要于铸造过程中,于汽缸主体4的燃烧室41周侧设有流道42,并于汽缸主体4一侧设有入水口43,以与流道42相通,另使汽缸主体4与汽缸盖5组接的一端成形有多个与流道42相通的开孔,以与设于汽缸盖5的出水口51相通,达到使冷却水循环的效果,而为了提高汽缸主体4与汽缸盖5结合的密合性及防止冷却水渗入燃烧室41内,一般皆会于汽缸主体4及汽缸盖5组接处设置橡胶垫圈;然而,随着橡胶垫圈的老化其防漏效果越差,若未定期更换垫圈,便会发生冷却水渗入燃烧室41,造成引擎损坏的情形,且由于现有汽缸主体4是由铸造成形,在考量铸液的流动率及热涨冷缩等因素,现有水冷式汽缸主体4的燃烧室41与流道42间呈具相当的壁厚,随着壁厚的增加,燃烧室41内温度愈难传递至流道42,如此,即造成冷却效率的不当损失,降低引擎汽缸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汽缸冷却设计的缺失,乃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汽缸构造做更新的研发改良,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缸结构,尤其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排散的汽缸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缸结构,其设有汽缸主体,并于汽缸主体成形有燃烧室,又于燃烧室中套设有衬套,且于燃烧室与衬套间形成有水流空间,另使汽缸主体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入水口及出水口与该水流空间相通,复于衬套中心处成形有通孔。
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燃烧室周壁进一步环设有流道,而设于汽缸主体外壁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则与该流道相通,另使衬套外壁相对燃烧室的流道处环设有槽道,以使燃烧室的流道与衬套的槽道间形成该水流空间。
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衬套进一步于槽道的上、下方处形成有止漏部,止漏部与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
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汽缸主体外壁进一步成形有散热鳍片。
借此,本实用新型利用汽缸主体与衬套间形成的水流空间,即可提供冷却水于该水流空间与传递至衬套的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快速进行热交换,达到有效提高汽缸使用寿命及提升引擎运作效能等实质效益。
又本实用新型通过衬套上、下一体成形的止漏部,以与汽缸主体的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达到确实防止冷却液不当渗漏,造成汽缸损坏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于汽缸主体外壁成形有散热鳍片,以帮助传递至汽缸主体的热量发散于外,利用该散热鳍片设计,即可进一步辅助提高水冷时的冷却效果,亦可单独提供气冷使用,达到水冷与气冷两用的实质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汽缸主体 11燃烧室
12流道 13散热鳍片
14入水口 15出水口
2衬套 21槽道
22止漏部 23通孔
3水流空间
(现有技术)
4汽缸主体 41燃烧室
42流道 43入水口
5汽缸盖 5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