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1999.X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3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鑫昌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杆类 零件 畸变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轴杆类零件检测畸变量时,都搁放在普通的内凹槽基座上,由于内凹槽的槽面基本都是斜平面,零件在它上面手动转动时,摩擦力较大,手动转动时不均匀,不够灵活,影响到检测精度,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该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轻松方便,便于精确测量轴杆类零件的畸变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二轴向平行的内凹槽和第一、二滚轮,实际使用方向为基准,第一、二滚轮分别能够转动定位于第一、二内凹槽的槽面上,所述第一、二滚轮与第一、二内凹槽轴向相同且第一、二滚轮设定长度上的轴线所在平面纵向高度高于该位置对应的内第一、二凹槽上端面的高度(目的在于避免工件放置在第一、二滚轮中间时,工件下侧圆周面与内凹槽上端面发生干涉),测量时,轴杆类零件放置于第一、二滚轮上侧中间位置,第一、二滚轮转动就带着轴杆类零件跟转,就可以精确地对轴杆类零件进行畸变量的检测,提高了零件测量的精准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内凹槽为V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内凹槽的V型槽为120度角的V形面的钢制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内凹槽均由结构对称的内凹槽段同轴排列组成,第一、二滚轮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轴肩,该第一、二滚轮的轴肩分别能够转动定位于形成第一、二内凹槽的内凹槽段的槽面上,这样可防止滚轮的工作面被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内凹槽的内凹槽段内还固设有第一、二轴承,第一、二滚轮的轴肩插置于第一、二轴承内,便于旋转第一、二滚轮,可以很轻松的转动第一、二滚轮实施测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凹槽内侧壁上还设有容置第一、二轴承的沟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滚轮为扁圆形柱体,且第一、二滚轮上设有同轴的贯穿通孔,便于安装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轻松的在转动第一、二滚轮,实现轴杆类零件的跟转,能够确保轴杆类零件均匀旋转,便于准确测量轴杆类零件的畸变量,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轴杆类零件畸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二轴向平行的内凹槽1、2和第一、二滚轮3、4,实际使用方向为基准,第一、二滚轮分别能够转动定位于第一、二内凹槽的槽面上,所述第一、二滚轮与第一、二内凹槽轴向相同且第一、二滚轮设定长度上的轴线所在平面纵向高度高于该位置对应的内第一、二凹槽上端面的高度(目的在于避免工件放置在第一、二滚轮中间时,工件下侧圆周面与内凹槽上端面发生干涉),测量时,轴杆类零件放置于第一、二滚轮上侧中间位置,第一、二滚轮转动就带着轴杆类零件跟转,就可以精确地对轴杆类零件进行畸变量的检测,提高了零件测量的精准率。
所述第一、二内凹槽为V型槽。
所述第一、二内凹槽的V型槽为120度角的V形面的钢制体。
所述第一、二内凹槽均由结构对称的内凹槽段同轴排列组成,第一、二滚轮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轴肩,该第一、二滚轮的轴肩分别能够转动定位于形成第一、二内凹槽的内凹槽段的槽面上,这样可防止滚轮的工作面被磨损。
所述第一、二内凹槽的内凹槽段内还固设有第一、二轴承5、6,第一、二滚轮的轴肩插置于第一、二轴承内,便于旋转第一、二滚轮,可以很轻松的转动第一、二滚轮实施测量。
所述第一、二凹槽内侧壁上还设有容置第一、二轴承的沟槽。
所述第一、二滚轮为扁圆形柱体,且第一、二滚轮上设有同轴的贯穿通孔,便于安装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鑫昌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鑫昌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1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智能轴角编码器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传输系统及其弓形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