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浆萃取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2178.8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郝义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13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浆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腐蚀的含有大量固体的浆液匀速流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矿浆萃取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钽铌湿法提取过程中,需要用强酸,例如氢氟酸、硫酸将钽、铌、铁、硅等溶解在溶液中,而稀土金属、碱土金属等成为不溶物留在矿浆中,通常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这些不溶渣,但在过滤时渣中会吸附氟钽酸、氟铌酸、造成昂贵金属损失。虽然也有采用洗涤的方法回收渣中的钽、铌,但由于洗涤、过滤环境差,过滤时间太长等原因而弃之不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较为普遍采用矿浆萃取法,即分解后的料液不必经过过滤分离溶液和渣,一般称为矿浆,将矿浆共同送入矿浆萃取槽,将氟钽酸、氟铌酸萃取到有机相中,而渣和不含钽、铌的溶液直接送到废渣、废液处理工段,处理合格后,废水回收再用或外排,废渣堆存。
此方法较好的解决了金属损失问题,但却给萃取增加了一个困难:萃取时矿浆流量不易控制。矿浆中有大量的固体渣,很容易堵塞流量计,造成流量波动。在萃取过程中,在矿浆流量发生大的波动时萃入有机相的钽、铌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当矿浆流量小时有较多杂质被萃入有机相,使产品质量严重变差。当矿浆流量大时钽、铌不能完全地被萃入有机相,造成钽、铌金属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个能准确控制矿浆流速的给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矿浆萃取给料装置,装置能在有大量固体渣的矿浆也能形成均匀流速,并能有效防止矿浆中的固体渣在给料机中沉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浆萃取给料装置,包括贮槽、电机及连接在贮槽与电机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的贮槽内设置有圆盘,圆盘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搅拌桨叶,另一侧均匀设置有料斗。传动机构与圆盘的转轴相连接。贮槽内还设置有传送管道,传送管道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传送管道的始端与接收槽固定相连;接收槽位于转轴的上方,且位于贮槽轴线上的料斗的下方。所述的料斗呈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在矿浆给料机中存在大量固体渣的矿浆情况下形成均匀流速,且能有效防止矿浆中的固体渣在给料机中沉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如图1、2、3所示,一种矿浆萃取给料装置,包括贮槽1、电机3及连接在贮槽1与电机3之间的传动机构8,所述的贮槽1内设置有圆盘2,圆盘2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搅拌桨叶5,另一侧均匀设置有料斗4。传动机构8与圆盘2的转轴9相连接。贮槽1内还设置有传送管道7,传送管道7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传送管道7的始端与接收槽6固定相连;接收槽6位于转轴9的上方,且位于贮槽1轴线上的料斗4的下方。所述的料斗呈圆柱形。
此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矿浆加入到矿浆给料机的贮槽1中,然后启动电机3带动圆盘2转动。随着圆盘2的转动,固定在圆盘2上的料斗4依次浸入矿浆中将矿浆舀入到料斗4中,当此料斗4随圆盘2转入上部时,料斗4逐渐翻转将矿浆顺着溜槽流入接收槽6,从接收槽6的传送管道7流入矿浆萃取槽,开始矿浆的萃取作业。
为防止矿浆中的渣沉淀在矿浆萃取给料装置的贮槽1中,除料斗4转动起到搅拌作用外,在圆盘2的另一面还加装了6片搅拌浆叶5,使在开机过程中矿浆一直在搅拌中,矿浆中的渣不会沉降,也不会因矿浆含固量变化使矿浆萃取槽无法正常运转。
尽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具体实施案例对其作出了清晰而完整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所述实施案例,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而作出的所有的改进和选择,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2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