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建筑施工组模的铁质复合木枋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2702.1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深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深思 |
主分类号: | E04G9/00 | 分类号: | E04G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 施工 铁质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组模的铁质复合木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用的支撑材料一般包括木枋和复合木枋。在中国专利号“97112278.4”中公开了一种人造木枋的生产制造方法,其申请日为1997年7月21日,公开日为1999年1月27日,是将一般树种的单板依次进行在以H2O2为主的溶液中漂白、在一定温度的酸性染料溶液中染色、蒸汽或高频干燥、分选、组坯、选用胶种涂胶、冷压或热压、刨切等工序。但此种木枋并不作为建筑施工工具用,而仅仅是作为建筑材料的装饰板。而现有的木枋由于其强度和重复利用率较低,木材浪费较为严重,现有建筑施工用传统木枋的方式是木材耗量最大之一。
现有的复合木枋都是采用钢材与木材复合制备的复合木枋。例如,在中国专利号“200720080728.5”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其申请日为2007年8月21日,公开日为2008年6月11日,钢框架采用C型钢框架,木枋嵌合在C型钢框架内,其钢制面上设有连接孔,用连接件将C型钢框与木枋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C型钢框架钢制面上设有距离不等的施工圆孔。
再如中国专利号“200920243850.9” 公开了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申请日为2009年12月9日,公开日为2010年10月27日,包括由“∪”形槽钢和填充木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体,将填充木设置为呈“凸”形,“∪”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配合形成一平面。现有的复合木枋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钢板弯折并切割成所需形状,再与木材复合制成复合木枋。
又如中国专利号“200920310999.4”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用复合枕木,其申请日为2009年9月22日,公开日为2010年7月7日,该复合枕木包括枕木、横截面为矩形的加强套,所述枕木嵌合在所述加强套内并与其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枕木两端均伸出一截于加强套外,其中沿所述加强套其中一边的轴向方向开有长缺口,使所述枕木的相应边部分暴露在外。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钢木复合木枋主要还存在如下不足:一、现有技术的复合木枋都是采用钢材作为木枋的外部加强套,过余笨重,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重复使用后,水泥浆会大量灌入加强套与木枋之间的缝隙中,使复合木枋更加沉重,使得作为支撑的复合木枋重复利用较为困难,不仅大增加了木材的消耗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并且增大了施工成本。二、在施工过程中,复合木枋需要平放置在钢管支撑架上,由于复合木枋较为沉重,且钢材复合木枋与钢管之间遇水更易滑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三、钢材作为木枋的加强套成本较高。四、钢材制成的加强套与木枋采用螺钉连接,连接的螺钉及螺帽凸起部位在钢木复合木枋上下车吊装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加强套表面的保护层,从而缩短了钢木复合木枋的使用寿命。五、钢木复合木枋用于梁的阳角支撑,在使用时还需要配套其它工具,比如本领域称为火钩的工具,由于连接螺钉和螺帽的凸起,使联接的木板不能与复合木枋全面接触,使得火钩对复合模板定位的稳定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木枋及钢木复合木枋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组模的铁质复合木枋,本实用新型采用铁与木材复合成一整体形成铁质复合木枋,使铁与木材紧密结合,可提高复合木枋的重复利用率,也可以提高复合木枋的强度和刚度,而且铁复合木枋与施工工具配合使用更加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组模的铁质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设置在复合套内的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为铁复合套,铁复合套截面为矩形,铁复合套其中一面沿轴向方向开有贯通铁复合套的缺口,缺口处的铁复合套垂直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嵌入木枋上对应设置的连接槽内将铁复合套和木枋连接成一体。
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与铁复合套的长度相同,弯折部的宽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
所述木枋与缺口对应的面和铁复合套缺口所在的面不为同一平面。
所述铁复合套的厚度为0.8mm—1.5mm,长度为2m—3m,宽度为25mm—55mm,高度为35mm—75mm。
所述木枋的大小与铁复合套的内部空间大小相适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深思,未经刘深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2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梁模板加固夹具
- 下一篇:可自动调平的双桅柱施工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