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5850.9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8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赵海应;陈强;丁大勇;李安康;蒋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天窗 框架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汽车天窗前框架制备前,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规格要求,进行相应的模具设计。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规的汽车天窗框架的示意图。结合图1,总体而言,汽车天窗框架10包括两端的侧翼11、12以及主体区域13。现有的专用于此的模具,通常包括下模(或凹模)以及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上、下模中设计有与汽车天窗框架匹配的成型区域,在模具制造时,成型区域直接根据待注模的汽车天窗前框尺寸进行设计,且下模和上模均为一体结构。
但是,进一步结合图1,由于汽车天窗框架10整体为长条型,成型材质为可形变塑料,例如PP+GF30型塑料,因此容易变型,尤其是区域14部分。当采用现有的一体化模具进行汽车天窗框架成型时,成品的尺寸很难控制在公差容许范围之内,进而会影响到装配。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于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的模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成型过程中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该上模相匹配的下模,且所述上模和下模各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成型区域,其中,所述下模包括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以及位于该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和该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之间的下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和下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所述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下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和下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内均设置有下模冷却装置。
优选地,所述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下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和下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为彼此分立的镶件。
优选地,所述上模包括上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上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以及位于该上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和该上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之间的上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和上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所述上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上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上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和上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内均设置有上模冷却装置。
优选地,所述下模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呈单方向排布的冷却管道,其中每个冷却管道均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呈单方向排布的冷却管道,其中每个冷却管道均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多个顶块。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由于对各组成成型区域的不同模块采用了彼此独立的冷却系统,并且各模块可分别进行调整,因此成功地实现了对汽车天窗前框架产品的预变形操作,从而可根据实际设计情况将产品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以满足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天窗前框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中下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中冷却管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中顶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的结构及特性进行详细说明。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说明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仅作简略介绍或者进行省略,而对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中下模100的立体示意图,模具中的上模可采用与下模100相匹配的设计,为简明起见,上模的附图在此略去。具体地,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汽车天窗前框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该上模相匹配的下模100,且上模和下模100各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成型区域(如图2中下模100中成型区域150),其中,下模100包括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110、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120以及位于该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110和该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120之间的下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130和下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140,下模第一侧翼成型模块110、下模第二侧翼成型模块120、下模第一主体成型模块130和下模第二主体成型模块140内均设置有下模冷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5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