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胆道内外引流管皮下包埋封堵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7321.2 | 申请日: | 201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管生;韩新巍;王稼祥;侯国欣;闫保君;马南;马秀现;胡小波;张建好;杜鲲;彭强;李明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伟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道 外引 流管 皮下 包埋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胆道内外引流管皮下包埋封堵锁。
背景技术
胆总管结石、胆管癌等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不愿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胆管癌患者,以及不愿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微创的介入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目前是一种较成熟的微创介入治疗,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多数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的患者终身不能拔除,且多数患者在此术约一周后不需要外引流功能,需要封闭外引流管仅保留内引流作用,约每半年更换一次新的内外引流管;所以此类患者右季肋区皮肤不完整常年可见一窦道内有裸露于皮外的部分引流管,不仅引流管脱出率增加,而且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美观、心理阴影、洗澡游泳等生活不便、加重胆道感染等。胆道内涵管在临床上应用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原因:(1)置入后仅有内引流功能而无外引流功能,黄疸消除慢;(2)置入时即将牵拉线埋于皮下,肝脏穿刺道窦道未形成,腹腔、皮下组织等感染增加;(3)取出时需要切开皮肤和辅助胃镜取出,操作复杂;(4)再次置入时需要重新经皮肝穿等复杂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皮下包埋封堵锁,用于封堵内外引流管外口并将体外裸露的胆道引流管埋于皮下,以降低胆道引流管脱出率、减少胆道感染机会、保持皮肤的完整性以增加患者的生活便利性(洗澡、游泳等)和安抚患者心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胆道内外引流管皮下包埋封堵锁,包括由医用橡胶制成的锁头本体和防脱铆钉针构成,锁头本体底面开设有一圆锥形凹槽,圆锥形凹槽顶端设有一悬垂的圆锥状凸起,锁头本体侧面下部位置开设有铆钉针刺入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圆锥状凸起的高度为圆锥形凹槽深度的一半,此凹槽可塞入8F-14F各型号胆道引流管,此凸起可插入胆道引流管腔内,实现引流管的双层封堵;
由医用橡胶制成的锁头本体为透明状。
防脱铆钉针上设有防止铆钉滑脱的防脱倒刺,倒刺位置设在钉身中上1/3处为佳。防脱铆钉针材质为医用不锈钢或可兼容磁共振的金属;长约9mm,以不刺破对面锁头为佳。
锁头本体外形为矩形体结构,大小约为10mm*10mm*7mm。
铆钉刺入槽开设在锁头本体下部的1/4至1/5处,5mm,铆钉针由此刺入,穿过引流管刺入凹槽对面锁头,且不刺破锁头另一侧面为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封堵锁头对胆道内外引流管有双重封堵作用,完全消除引流管的外引流功能;(2)锁头体积小皮下包埋不适感小,且可防止引流管拖入胆道;(3)防脱铆钉针固定引流管防止其滑脱,铆钉针的倒刺结构防止铆钉针滑脱;(4)制造容易,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防脱铆钉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锁头本体,1-1为圆锥形凹槽,1-2为圆锥状凸起,1-3为铆钉针刺入槽,2为防脱铆钉针,2-1为防脱倒刺,3为胆道内外引流管外引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胆道内外引流管皮下包埋封堵锁,包括由透明状医用橡胶制成的呈矩形体结构的锁头本体(1)和防脱铆钉针(2)构成,锁头本体(1)底面开设有一圆锥形凹槽(1-1),圆锥形凹槽顶端设有一悬垂的圆锥状凸起(1-2),锁头本体侧面下部位置开设有铆钉针刺入槽(1-3),防脱铆钉针(2)上加工有防脱倒刺(2-1)
其使用方式如下:
1、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后一周左右,内引流作用良好而不需要外引流功能时,无引流口感染、引流口渗液等情况,应用本实用新型。
2、消毒铺巾,剪去暴露于体外多余的引流管,仅保留距皮肤长约1cm 引流管;将残余引流管头端插入封堵锁头主凹槽,把防脱铆钉针水平刺入次凹槽。
3、局麻后,切开引流口皮肤约1cm,分离皮下组织约1.5cm*1.5cm,将锁定好引流管的封堵锁包埋于皮下组织,缝合皮肤。包扎伤口。
4、约半年后,切开皮肤,拉出封堵锁,剪去封堵锁,残端引流管置入导丝,更换内外引流管;可多次重复上述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伟,未经王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7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丸、微粒制作及包衣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人体咽鼓管冲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