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功率单频激光谐振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7354.7 | 申请日: | 201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4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连天虹;王石语;蔡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天虹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08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激光 谐振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功率单频激光谐振腔结构。
背景技术
单频激光在相干信息处理、引力波测量、激光雷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现已有多种方法能使激光器实现单频输出,例如短程吸收、微腔结构、双折射滤波片、标准具、单项环形腔、耦合腔和扭摆腔等。但是由于单频激光器腔内损耗比较大,转换效率较低,难以实现高功率输出,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困难,提供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单频激光输出的一种高功率单频激光谐振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功率单频激光谐振腔结构,其特征是:本谐振腔是由两路或两路以上的支路谐振腔构成,各支路谐振腔通过分束器并联,分束器与支路谐振腔轴线成45°角。
所述的各支路谐振腔中还包括对振荡光波长的高反腔镜以及提供激光输出的输出镜。
所述的腔镜为有一定曲率半径的球面镜,或者为平面镜。
所述的多个并联支路中的一个支路的增益介质两端分别放置一个 波片,第一波片和第二波片的快慢轴相互垂直,该支路上还置有一个偏振方向与波片的快轴或慢轴成45°的偏振片。
一种单频激光器的波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消除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空间烧孔效应的扭摆腔技术和易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并联谐振腔结构相结合,采用多支路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谐振腔将消除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空间烧孔效应的扭摆腔技术和易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并联谐振腔结构相结合,采用多支路并联的方法,实现高功率的单频激光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镜;2、分束器;3、输出镜;4、激光介质;5、第一波片;6、第二波片;7、偏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单频激光谐振腔结构作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谐振腔结构中,本谐振腔将消除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空间烧孔效应的扭摆腔技术和易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并联谐振腔结构相结合,采用多支路并联的方法,实现高功率的单频激光输出,由两路或两路以上的支路谐振腔构成,各支路谐振腔通过分束器2并联为一个整体,分束器2与支路谐振腔轴线成45°角,提供一定的分束比,各支路谐振腔中还包括对振荡光波长的高反腔镜1以及提供激光输出的输出镜3。
上述的腔镜1为有一定曲率半径的球面镜,或者为平面镜;输出镜3为对振荡光有一定透过率的反射镜,提出激光输出。
扭摆腔技术是通过在固体激光介质4的两端分别放置一个波片,第一波片5和第二波片6的快慢轴相互垂直,再在该支路上放置一个偏振方向与波片的快轴或慢轴成45°的偏振片7来消除空间烧孔效应的。
本实用新型中在一个并联支路上采用扭摆腔技术消除空间烧孔效应实现单纵模振荡,由于谐振腔内的模式竞争效应,该纵模在整个谐振腔内的模式竞争中占优,从而实现整个激光器的单频激光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天虹,未经连天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7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