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9391.1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1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叶钧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模块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之发光模块中,含有线性凹沟或凸条之微结构图案之导光板系统中,其一面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线性凹沟或凸条之微结构图案。由于导光板发光时,出光面对应各线性凹沟或凸条之位置,会显示出多条对应之线性亮纹,导致出光面整体之出光不均匀,必须使用更多的光学覆盖片来弥补,相当耗费材料成本,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
为此,若能提供一种发光模块的设计,可满足上述之需求,或至少为具有此缺陷提供一种解决之道,即成为亟待解决之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光模块,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第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包括:
一出光面;该出光面包括多个线性立体单元相互平行且间隔地配置于该出光面上;
一反射面;该反射面与该出光面相互对立;
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入光面介于该出光面及该反射面之间,该第一入光面平行每一该些线性立体单元,该第一光源朝该第一入光面发光;
多个第一立体单元群;该多个第一立体单元群分别一对一地位于该反射面对应此些线性立体单元之一垂直投影位置内,每一该些第一立体单元群包含多个相互平行之第一线性微结构,该些第一线性微结构皆平行该些线性立体单元;以及
一第二立体单元群;该第二立体单元群位于该反射面上除了该些第一立体单元群以外之其它区域,该第二立体单元群是由多个相互平行之第二线性微结构所组成,该些第二线性微结构皆平行该些线性立体单元,该些第二线性微结构于该反射面上之垂直落差、最大宽度及分布密度至少其中之一是随着该些第二线性微结构分别与该第一入光面之距离大小成正比;该些第一线性微结构不同于该些第二线性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改善导光板出光面非预期的线性亮纹,从而均匀化导光板出光面的出光亮度。
附图说明
第1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之立体示意图。
第2A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一实施例在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2B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一实施例在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2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一实施例在又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3A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二实施例在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3B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二实施例在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3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二实施例在又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4A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三实施例在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4B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三实施例在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4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三实施例在又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5A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四实施例在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5B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四实施例在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5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四实施例在又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6A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五实施例在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6B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五实施例在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6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于第五实施例于又一变化下之侧视图。
第7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在第六实施例之侧视图。
第8A图-第8D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块之线性立体单元或线性微结构之多种外型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9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式足形烘鞋器
- 下一篇:家用应急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