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9420.4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1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瑞;马文亮;李慧军;由毅;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4 | 分类号: | F01L1/14;F01M9/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
背景技术
在顶置凸轮轴发动机中,气门挺柱是发动机配气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件,气门挺柱位于气缸盖的导筒中。气门挺柱的形状一般有直筒型、缩腰形、T形等。气门挺柱位于导筒中的工作状态是上下移动及转动,工作时主要是受挺柱和导筒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影响,其动作是否灵活和气门挺柱与导筒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润滑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现有的直筒型气门挺柱外表面一般做成光面,气门挺柱的顶面上设有凸轮,凸轮上飞溅的机油滴落在气门挺柱的顶面上。机油随着挺柱的上下移动和转动流向气门挺柱和导筒壁的接触面进行润滑。由于直筒型的气门挺柱和导筒壁的接触面积大且润滑油进入接触面困难,以至于润滑不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171415.1】公开了一种带导油槽气门挺柱。该气门挺柱呈直筒型,在沿挺柱外侧轴向设置导油槽,在导油槽中设置有导油孔和回油孔。该装置有效的减小了气门挺柱和导筒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但是由于润滑油从导油孔出来后,随着挺柱的上下移动和转动,润滑油沿着轴向设置的导油槽流入气门挺柱和导筒壁的接触面进行润滑,这样就会造成润滑油不易均匀的分布在接触面上,从而使润滑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随着气门挺柱相对于导筒壁运动,润滑油易于均匀分布在气门挺柱和导筒壁的接触面上,润滑更充分的气门挺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包括圆柱状的柱体,所述的柱体具有顶面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能与顶面连通的储油槽。
润滑油滴落在气门挺柱的顶面上,随着挺柱的上下移动和转动,润滑油流向气门挺柱侧面上的储油槽,储油槽内的润滑油流向气门挺柱和气缸盖的导筒壁之间的接触面上进行润滑,使润滑充分。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中,所述的储油槽包括至少一条开设在侧面上且沿柱体的周向延伸的凹槽。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中,所述的凹槽为环形槽。环形槽的边缘是气门挺柱的侧面,润滑油流向环形槽中,环形槽中的润滑油在气门挺柱运动过程中均匀的流向气门挺柱和气缸盖的导筒壁的接触面上,使气门挺柱与气缸盖间的润滑充分,降低了气门挺柱的磨损,同时延长了气门挺柱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中,所述的储油槽包括若干导油槽,所述的导油槽一端与凹槽连通,另一端贯穿顶面。
润滑油从气门挺柱的顶面流入到导油槽内,再流入到环形凹槽内,存储在凹槽内的油流向凹槽的边沿并通过气门挺柱的运动被均匀的分布在气门挺柱与导筒壁之间,对其接触面进行滑润。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中,所述的导油槽沿柱体的轴向开设在侧面上。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所述的侧面上开设有2~8条导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具有以下优点:
1、在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槽,润滑油流向环形槽中,环形槽中的润滑油在气门挺柱运动过程中均匀的流向气门挺柱和气缸盖的导筒壁的接触面上,使气门挺柱与导筒壁间的润滑充分,降低了气门挺柱的磨损,延长了气门挺柱的使用寿命。
2、在侧面设有沿轴向分布的若干导油槽,导油槽的一端和凹槽连通,另一端贯穿顶面,这样就便于由凸轮飞溅在气门挺柱顶面上的润滑油流向凹槽中,增加了润滑的效率。
3、本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在侧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凹槽和轴向分布的若干导油槽,这样就减少了气门挺柱和气缸盖的导筒壁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气门挺柱和气缸盖的导筒壁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体;2、顶面;3、侧面;4、导油槽;5、环形槽;6、导筒壁;7、气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设于气缸盖7的导筒壁6中,包括柱体1。柱体1呈圆柱状,包括顶面2和弧状的侧面3,侧面3和导筒壁6相接触。在侧面3上开设有能与顶面2连通的储油槽,包括沿柱体1周向设置的环形槽5和沿柱体1轴向设置的四道导油槽4,环形槽5设置在靠近顶面2的位置,四道导油槽4呈90°均匀分布,导油槽4的一端和环形槽5相通,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贯穿顶面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9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