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动鞋及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0485.0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1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照;吴荣光;熊益清;陈红春;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照 |
主分类号: | A43B13/12 | 分类号: | A43B13/12;A43B13/18;A43B5/00;A43B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鞋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运动鞋及鞋底。
背景技术
人每天要行走或跑步上千步,而每跨出一步,脚部就会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达自身体重的3倍以上,因此鞋子的舒适性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人赤脚在沙地上行走,脚感软而下陷,步履艰难而吃力;而人赤脚在水泥路上行走,脚感偏硬而震荡,久而酸痛。现有的许多运动鞋,穿着后让人感觉要么脚感偏软,要么脚感偏硬,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如何提高运动鞋舒适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鞋底的后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由硬度为53±2°的上插、硬度为45±2°的中插和硬度为67±3°大底紧密贴合而成。在上述鞋底中,上插、中插和大底的厚度比例为2:4:1。
在上述鞋底中,上插为MD材料,中插为EVA材料,大底为耐磨橡胶。
在上述鞋底中,大底后跟的中心处设有中心通孔,大底后跟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多个条形开口,中插的底面上设有相应的中心凸起和边缘凸起,中心凸起和边缘凸起分别嵌装在中心通孔和条形开口内,且中心凸起的底面上设有凹坑,凹坑内嵌装有TPU吸震片。
在上述鞋底中,中心凸起底面上的凹坑为三角形,TPU吸震片共有三条,分别呈下凸的弧形设置,每条TPU吸震片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形凹坑的一个顶点上,另一端固定在三角形凹坑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包括上述运动鞋鞋底。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插、中插和大底具有不同的硬度,穿着后既不会软而塌陷,也不会硬而疼痛,脚感良好,舒适效果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后跟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视图(后跟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鞋底,其后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由上插1、中插2和大底3紧密贴合而成,三者的厚度比例约为2:4:1。
上插1选用MD材料(MODEL或PHYLON),具有很好的弹性,缓震效果好,硬度居中,一般为53±2°;中插2的材料为轻质、柔软、有弹性的EVA,硬度最小,一般为45±2°;大底3为耐磨橡胶,硬度最大,一般为67±3°,提供强力支撑,保证鞋底的耐磨性和耐用性。
再参见图2,大底3后跟的中心处设有中心通孔31,大底3后跟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多个条形开口32,中插2的底面上设有相应的中心凸起21和边缘凸起22,中心凸起21和边缘凸起22分别嵌装在中心通孔31和条形开口32内,且中心凸起21的底面上设有凹坑,凹坑内嵌装有TPU吸震片4,它能起到吸震的作用,同时利用其固有的高抗压强度来增强鞋底支撑性和稳定性,让鞋底不会软而塌陷。
本实施例中,中心凸起21底面上的凹坑为三角形,TPU吸震片4共有三条,分别呈下凸的弧形设置,每条TPU吸震片4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形凹坑的一个顶点上,另一端固定在三角形凹坑的底面上。显然,中心凸起21底面上的凹坑也可以是四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TPU吸震片4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减。
上插1和大底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支撑和保持稳定,当脚踩在该鞋底上时,中插2和上插1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脚感不会偏硬,牢牢地将脚后跟稳定在鞋底后跟。但是,这种形变程度并不会太大,因为上插1、中插2和大底3具有不同的硬度,以及嵌在中插2后跟中心部位的硬质TPU吸震片4,又使得脚感不会偏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鞋底的运动鞋。
本实用新型穿着后脚感良好,既不会软而塌陷,也不会硬而疼痛,结构简单,功能稳定,舒适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照,未经吴荣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0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