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1181.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0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伟;尹强;叶敏;王岳宇;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F01M1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位计 导管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零部件的一种密封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发动机的油位计设计中,油位计导管密封槽较多采用均匀的圆弧过渡,通过加装油位计导管密封圈的方式来达到密封机油的要求。但在大量的试验和售后质量反馈中发现,此类结构均存有不同程度的机油外渗情况。在经过仔细的问题排查分析后,油位计导管密封圈装配在均匀圆弧过渡中的密封槽内,当出现操作装配不规范时,密封圈极易被挤出油位计导管凸缘或被挤压变形,从而造成密封系统失效,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曲轴箱内的高温高压,就更容易使得密封系统失效加剧,最终导致油位计导管密封槽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油渗漏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有效保证油位计导管密封圈处不出现渗油情况,就算在安装操作不规范时,也能确保油位计导管密封圈不会因挤出或被挤压变形而造成油位计导管密封圈渗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结构,所述密封槽的上密封凸圆的圆弧外径a大于下凸圆的圆弧外径,密封槽的上密封凸圆采用单向挂耳凸弧式结构,上密封凸圆的槽内一侧为直角台阶面d,并相切于其两侧的两个倒角的过渡圆弧b和c。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油位计导管密封槽设计为单向挂耳凸弧式结构,其结构能有效限制密封圈的所在固定位置,同时避免因操作安装油位计导管不规范而造成的密封系统失效,最终消除油位计导管密封圈处的老大难渗油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固定、限位、密封性能更好。
(2)密封圈无被挤出或挤压变形的风险。
(3)装配操作更简便,同时提高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圈装入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产品尺寸链计算,在满足尺寸配合前提下,增加油位计导管密封槽的上密封凸圆的圆弧外径a,使上密封凸圆的圆弧外径a大于下凸圆的圆弧外径,其目的为更好的控制密封接口的配合间隙,降低密封圈因装配被挤出密封槽的风险。区别于油位计导管的密封槽均匀过渡圆弧结构,其密封槽的上密封凸圆采用单向挂耳凸弧式结构,改均匀过渡圆弧为直角台阶面d,即上密封凸圆的槽内一侧为直角台阶面d,并相切于其两侧的两个倒角的过渡圆弧b和c,使其为成为一个单向挂耳凸弧结构的固定限位槽。
当密封圈e由向下端装入油位计导管密封槽中见图2,此结构能更有效的保证密封圈在密封槽中的固定限位,同时防止密封圈在装配过程中被挤出或挤压变形,从而彻底解决因密封槽结构引起的密封圈渗油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1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双层机壳
- 下一篇:一体式悬臂转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