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操动机构机械联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3703.6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福;阮超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利高压开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1/133 | 分类号: | H02B11/13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机械 联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操动机构,是一种操动机构机械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操动机构是高压开关的主要部件,其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系统中重要的开关电器,保证高压电器及装置在运行及检修工作时的安全。其中,一些高压操动机构采用了机械连锁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ZL专利号03209375.6,授权公告日2004年10月13日,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用机械联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操作机构均是由齿轮构成的省力机构,每个输入轴孔由具有逻辑功能的联锁板控制,实现联锁、操作的两大功能;主要构成:圆柱齿轮或摆线针轮(大容量开关使用)减速机、联锁板、转换手柄、支架、底座等构成;手动操作手柄插入到输入轴上经减速机放大力矩后传给输出轴操作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操作到位后通过输出轴上的凸轮再控制联锁板,使联锁板只能按设定的程序动作,联锁板又控制操动机构的输入轴孔,使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也只能按设定的程序操作。上述机械联锁以转动副来连接,以弹簧来复位,其销轴、弹簧等部件,结构较为复杂,复位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采用永磁体材料复位的操动机构机械联锁装置,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结构设计和复位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操动机构机械联锁装置,该机械联锁装置包括手动合闸弯板、合闸联锁弯板、底盘车联锁弯板,所述合闸联锁弯板的一端通过导向销钉与手动合闸弯板的一端搭接,手动合闸弯板的另一端设有导向销钉,合闸联锁弯板的另一端通过导向销钉与底盘车联锁弯板的一端搭接,底盘车联锁弯板的另一端设有滑槽;上述导向销钉处分别设有滑槽,上述导向销钉分别与操动机构的侧板固定连接,手动合闸弯板的合闸联锁弯板端设有侧折边,手动合闸弯板的另一端设有上折边,合闸联锁弯板的手动合闸弯板设有上折边;这样,手动合闸弯板、合闸联锁弯板、底盘车联锁弯板分别通过导向销钉相对固定于操动机构的侧板,并相互之间联锁;对应导向销钉用于对应滑槽的导向。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手动合闸弯板的合闸联锁弯板端设有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与手动合闸弯板连为一体;所述合闸联锁弯板的手动合闸弯板端设有第三永磁体,第三永磁体与合闸联锁弯板连为一体;所述底盘车联锁弯板的合闸联锁弯板端设有第五永磁体,第五永磁体与底盘车联锁弯板连为一体;所述手动合闸弯板与合闸联锁弯板连接处的导向销钉设有第二永磁体,底盘车联锁弯板与合闸联锁弯板连接处的导向销钉设有第四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四永磁体分别与导向销钉连为一体。该机械联锁装置采用对应部位的永磁体实现其手动合闸弯板、合闸联锁弯板、底盘车联锁弯板相互之间机械联锁的目的。
所述合闸联锁弯板的中间段设有销钉和滑槽。销钉和滑槽进一步提高合闸联锁弯板安装于侧板的稳定性,提高其强度。
所述合闸联锁弯板中间段另一端的板勾端与合闸联锁弯板连接呈“J”字形,板勾端设有滚轮。滚轮用于操动机构之间的联动,即手动合闸弯板、合闸联锁弯板、底盘车联锁弯板相互之间对滚轮的机械联锁。
本实用新型利用磁体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实现其机械联锁和复位的目的,其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好,联锁、复位效果好,生产装配方便;适合作为操动机构的机械联锁装置使用,以及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分别为受力方向。
图2是图1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分别为受力方向。
附图序号及名称:1、手动合闸弯板,2、导向销钉,3、第一永磁体,4、第二永磁体,5、第三永磁体,6、滚轮,7、合闸联锁弯板,701、板勾端,8、第四永磁体,9、第五永磁体,10、底盘车联锁弯板,11、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利高压开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利高压开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3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