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刹车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149.3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彭光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光妙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101 福建省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刹车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片领域,尤其涉及各种汽车制动装置上使用的刹车片。
背景技术
刹车片是汽车配件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之一,同时又是一种安全件。它主要起到使在行驶中的汽车停下的作用。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它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参数及指标等都较为复杂。其中粘接强度这一指标值就是这个安全件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而影响钢背板与摩擦材料层之间的粘接强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处理:由于被粘材料存在氧化层如锈蚀,镀铬层、磷化层脱模剂等形成的“弱边界层”,这些表面的弱界面层都会直接影响到钢背板与摩擦材料层的粘接强度。2、渗透已粘接的接头,受环境气氛的作用,常常被渗进一些其他低分子。例如,接头在潮湿环境或水下,水分子渗透入胶层;聚合物胶层在有机溶剂中,溶剂分子渗透入聚合物中、低分子的透入首先使胶层变形,然后进入胶层与被粘物界面。使胶层强度降低,从而导致粘接的破坏; 3、胶层厚度:如果胶层涂抹过厚就会使胶体造成缺陷和早期断裂;4、压力方面:对于粘度较小的胶粘剂,加压时会过度地流淌,造成缺胶等等都是直接影响钢背板与摩擦材料层粘接强度的直接原因。我们先来看看图1的钢背板在未进行任何处理时的粘接面和它经压制后的产品图6。从图1的粘接面与图6不难看出要提高摩擦材料层与钢背板的粘接强度的确有点难度,再者对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述的几个问题点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做到将上述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得下降到最低。
尽管已有通过喷砂工艺(对钢背板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来解决摩擦材料层与钢背板的粘接强度且压制后的产品如图4。但由于他们所采用的是钢球为喷砂原料,我们都知道钢球其外形呈球状圆滑态,虽然可以提高刹车片钢背板的粗糙度,但由于其喷砂后的表面凹凸部位也是呈现出圆滑状见图2的粘接面这样对于提高摩擦材料层与刹车片钢背板的粘接强度并不那么有效,其次是随着钢球的不断再使用,这些呈现在钢背板上的凹凸部位其状态也随之更圆滑,这样一来就无法有效得提高摩擦材料层与钢背板的粘接强度。那么如何最直接有效得提高钢背板与摩擦材料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将是一项势在必行之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外形美观,能有效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刹车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刹车片,包括摩擦材料层和钢背板,其特征是:所述钢背板表面呈现许多粗糙的凹凸小孔且小孔的形态呈锉刀式锋利状的粘接面,所述的摩擦材料层粘接在粘接面的上面。
所述的一种新型刹车片,其特征是:钢背板表面采用喷砂处理呈现许多粗糙的凹凸小孔且这些小孔的形态呈锉刀式锋利状的粘接面。
所述该刹车片,采用钢砂作为喷砂原料对刹车片的钢背板进行喷砂处理使其表面呈现许多粗糙的凹凸小孔,且这些小孔的形态呈锉刀式锋利状即图3的粘接面这样不仅提高了刹车片钢背板表面的粗糙度外,更主要的是这些粗糙度的表面都呈现出类似锉刀一样锋利的状态,这就与上述所说的用钢球作为原料来进行喷砂处理图2的粘接面主要区别所在,这样将更有效得提高摩擦材料层与刹车片的粘接强度。
所述的该刹车片,钢背板采用钢砂作为原料进行喷砂处理后再进行上胶,待胶水晾干后放入相应模型的模具中进行压制成为图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外观更美观,且可以有效的提高钢背板的粘接面与摩擦材料层的粘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刹车片钢背板表面喷砂处理前实图。
图2为现有采用钢球为原料喷砂处理后实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砂为原料喷砂处理后的实图。
图4为图2的采用钢球喷砂处理后压制的产品实图。
图5为图3的采用钢砂喷砂处理后压制的产品实图。
图6为图1的钢背板表面未处理压制后的产品实图。
图中:1、摩擦材料层,2、钢背板,3、粘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刹车片,包括摩擦材料层1和钢背板2,其结构特点为其中在刹车片钢背板2进行表面喷砂处理成图3的表面呈现许多粗糙的凹凸小孔,且这些小孔的形态呈锉刀式锋利状的粘接面3,即图3的粘接面3,再将摩擦材料层1粘接在粘接面3的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光妙,未经彭光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