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259.X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空气电加热器是利用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原理,类似管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耐高温的电阻合金材料制成的薄壁管作为发热体,当电压加在薄壁管上时,薄壁管导电后发热,需加热的冷空气从薄壁管的内外流过,进行强迫对流换热,从而把冷空气加热。
但是现有的空气电加热器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加热效率低,机械性能差,热惯性大,调节不稳定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效率高、机械性能好、热惯性小、调节稳定、壳体温度低的空气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气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设有冷空气进口和高温空气出口;
加热体,该加热体设在壳体内,冷空气通过冷空气进口进入壳体后,通过加热体后通过高温空气出口输出;
加热电极,该加热电极设在壳体上,并与加热体连接;
法兰,该法兰设在壳体上。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内筒,所述的加热体设在内筒内。
所述的壳体与内筒之间设有预加热空气通道,冷空气先通过预加热空气通道后进入内筒中的加热体。
所述的加热电极包括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空气电加热器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放热系数α的大小,当放热系数大时,单位时间带走的热量多。空气电加热器的薄壁管薄壁平均温度与空气的平均温度的差值小,说明电加热器的效率高,一般可达0.8~0.9以上。
2)机械性能好:空气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为合金材料,在高温高速气流的冲击下,它比任何发热体的机械性能和强度都好,大大减少了维修工作量。不会因发热体的损坏而中途停止试验。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连续不断对空气加温的系统和附件试验更具有优越性。
3)热惯性小:空气电加热器的发热体由于采用薄壁的合金钢管,它的重量轻,热容量很小,它与空气的换热是在管内外强迫对流换热的,因此,它的热惯性比矽碳棒或其电阻材料小,升降温速率可达10℃/S。
4)调节稳定:因为热惯性小,升降温速率快,利用可控硅可实现精确、稳定的控制,不会出现所控空气温度超前和滞后现象而使温度控制漂移不定。
5)电加热器的壳体温度低:在125KW的条件下,出口温度达600℃时,电加热器的壳体表面温度大约在5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设有冷空气进口12和高温空气出口13;
加热体2,该加热体2设在壳体1内,冷空气通过冷空气进口12进入壳体1后,通过加热体2后通过高温空气出口13输出;
加热电极,该加热电极设在壳体1上,并与加热体2连接;
法兰4,该法兰4设在壳体1上。
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内筒11,所述的加热体2设在内筒11内。所述的壳与内筒11之间设有预加热空气通道,冷空气先通过预加热空气通道后进入内 的加热体。所述的加热电极包括火线电极31和零线电极32。
电加热器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电加热器的进气法兰与供气气源连接,将电加热器的出气法兰与试验段供气管道连接,在承压下不漏气。
检查电加热管与壳体绝缘电阻,是否在0.2MΩ左右。
电加热器加热元件为A、B、C三相星型连接,电源为380V,检查每相电阻是否在1.1Ω左右,以便判断加热元件是否正常,防止发生短路现象。
接上A、B、C三相380V电源线,注意零线不接。A、B、C火线接线柱应在壳体上面,零线接线柱应在壳体下面。
壳体可靠接地。
接好出口温度传感器、流量开关与控制柜的线路。
进入电加热器的空气应该是干燥、清洁的,从而可避免金属杂物、水气进入电加热器造成电级短路、绝缘电阻降低,损坏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功率:≤125KW;
2)最大工作压力:≤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车换挡操纵座注塑模具
- 下一篇: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