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396.3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兰铁坤;王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17 | 分类号: | E21B47/017;H01H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漪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测井仪器中的活塞限位装置工作在高温、高压以及油浸密闭的容器里。活塞经过压力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会触动活塞限位装置,此时限位装置会向外传递相应的信号。活塞再经过反力运动脱离活塞限位装置后,活塞限位装置也会向外传递相应的信号。
目前,活塞限位装置一般采用反拉簧式的触点结构(这种活塞限位装置一般可以称之为反拉簧式限位装置),其在油浸、高温以及高压恶劣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触点结构部位就会接触不良,外壳也容易自然破碎而造成限位装置性能失灵。这将导致作业测试过程终止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反拉簧式触点结构的活塞限位装置不能适应油浸、高温以及高压恶劣环境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塞限位装置,包括凹形底座(1)、第一触点(2)、复位弹簧(3)、凹形的触点锁母(4)、第二触点(5)以及接线柱(6),其中:
该凹形底座(1)的底部(11)有垂直于该底部的贯通孔(12),该凹形底座(1)内部在该贯通孔(12)的外围设置有内环凸起(13)和外环凸起(14),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具有间隙;该第一触点(2)从该凹形底座(1)的外表面插在该贯通孔(12)中,与该贯通孔(12)连接;
该触点锁母(4)倒扣在该凹形底座(1)中,其头部(42)与该凹形底座(1)的外环凸起(14)相配合并罩住该凹形底座(1)中的该外环凸起(14)以及该内环凸起(13);其底部(41)中央开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过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与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间隙配合;
该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位于该触点锁母(4)中并朝向该第一触点(2)的头部(22);该第二触点(5)的该头部(51)与该尾部(52)的结合部,横向设置有限位凸起(53);该第二触点(5)上还横向连接有该接线柱(6);该触点锁母(4)的侧壁(43)上开有窗口(44),该接线柱(6)的头部(61)穿出该窗口(44);
该复位弹簧(3)位于该凹形底座(1)的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的间隙并套住该内环凸起(13)。
优选地,该凹形底座(1)的该内环凸起(13)的内径大于等于该贯通孔(12)的直径,该凹形底座(1)的该外环凸起(14)的内径大于该内环凸起(13)的外径。
优选地,该凹形底座(1)的该外环凸起(14)的外表面具有螺纹,该触点锁母(4)的头部(42)内表面具有螺纹。
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尾部为端帽(21),该凹形底座(1)底部的该贯通孔(12)有与该端帽(21)相配套的台阶。
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该端帽(21)突出该凹形底座(1)底部外表面。
优选地,该第二触点(5)的该尾部(52)的端面突出于该触点锁母(4)的该底部(41)外表面。
优选地,该接线柱(6)的接线孔(62)露出该触点锁母(4)的该侧壁(43)外表面。
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头部(22)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为十字开口式接触。
优选地,第一触点(2)的头部(22)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51)的接触部位为斜面点接触。
优选地,该凹形底座(1)和该触点锁母(4)采用聚酯醚酮材料加工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活塞限位装置触点容易失灵、外壳容易破损以及应用安全性较低的缺陷,可以应用在高温、高压以及油浸的恶劣环境中,触点结构长期作业时也不会失灵,外壳不易损坏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塞限位装置主要包括凹形底座1、第一触点2、复位弹簧3、凹形的触点锁母4、第二触点5以及接线柱6,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