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666.0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3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华兴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7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蜂鸣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鸣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音乐蜂鸣电路,通过一个I/O口控制三极管,以直接驱动蜂鸣器。这种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比较单调,音质差,听了不舒服,现有的蜂鸣器存在声音单调与音质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以实现声音悦耳与音质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电源、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第三三极管V3和第四三极管V4;还包括电阻R1~R7,电解电容C1、晶振BZR和二极管V5;其中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和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并联后连接二极管V5,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晶振BZR相连接,并且通过电阻R3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集通过电解电容C1、电阻R5与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的电阻R6与电解电容C1、电阻R5并联后串联在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所述的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机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的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相连;所述的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的第四三极管V4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的额定电压为+12V,所述的电压范围3~24V,额定电流小于28mA,声压电平大于等于90dB;所述的蜂鸣电路的谐振频率为3000±500Hz,工作温度为-20~+45℃,储存温度为-20~+60℃。
所述的蜂鸣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声音单调与音质差的缺陷,实现声音悦耳和音质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以实现声音悦耳与音质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电源、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第三三极管V3和第四三极管V4;还包括电阻R1~R7,电解电容C1、晶振BZR和二极管V5;其中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和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并联后连接二极管V5,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晶振BZR相连接,并且通过电阻R3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集通过电解电容C1、电阻R5与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的电阻R6与电解电容C1、电阻R5并联后串联在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所述的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机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的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相连;所述的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的第四三极管V4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的额定电压为+12V,所述的电压范围3~24V,额定电流小于28mA,声压电平大于等于90dB;所述的蜂鸣电路的谐振频率为3000±500Hz,工作温度为-20~+45℃,储存温度为-20~+60℃。
所述的蜂鸣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声音单调与音质差的缺陷,实现声音悦耳和音质好的优点。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过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做的任何修等同替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华兴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兴化市华兴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基荧光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钢筋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