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病员转移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6618.5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6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宋正和;李京;曹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正和;李京;曹燕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员 转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术中转移病人的转移床。
背景技术
接受手术的病人通常需要经过从病房到手术室或从手术室到病房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大多数医院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先将病人从手术台或者护理床上搬至手术车上,然后再进行转移,这样的转移方式需要人手较多,病人也需要做体位挪动,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刚进行完手术后的病人,应当保持静态,不宜受到碰撞和挤压,以免造成伤害。
目前有一种吊架式手术搬运车,该搬运车在操作时,预先在病人身体下铺一张专用的床单,将搬运车推至床边,从床尾套入,直至搬运车与床位置重叠,摇动手柄放下吊架,用搬运车两边的卷棍卷起床单,并使床单绷直,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简易担架,然后升起吊架,撤离床位,完成病员的转移,使用该吊架式手术搬运车转移病员相对于传统方式,虽然节省人力,但是仍然存在缺陷,由于是吊架式,所以在搬运车移动过程中,吊架会产生晃动,不能做到静态搬运,该吊架式手术搬运车在使用时需要将整个车体套入床位,遇到障碍物时会移动不便,操作复杂,同时车体结构较为复杂,构成部件较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易、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的病员转移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员转移床,所述转移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通过支撑部件连接,所述下层结构上设有滚轮,上层结构侧端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和摇动手柄,上层结构为矩形或回型框架,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所述矩形或回型框架包括主支撑杆、前卷管、后卷管、左侧支撑管和右侧支撑管,所述主支撑杆与后卷管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支撑杆,所述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主支撑杆一侧。
所述左侧支撑管管中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前卷管和后卷管中分别设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主支撑杆一端与右侧支撑管通过右套管固定连接,主支撑杆另一端与左侧支撑管通过左套管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包括主杆和套管,所述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矩形或回型框架和U型框架之间,并与所述主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前卷管与后卷管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压杆。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病员转移床的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结构,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常规的转移床难以行走,U型框架能够绕过障碍物,移动灵活;主支撑杆与后卷管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的一侧,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主支撑杆一侧,由于采用上述单边支撑开放式结构,在病员转移过程中,只需将病员转移床从手术台或护理床的侧面卡入,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床与手术台或护理床的位置重叠,操作简便有效,同时可以实现两张病员转移床的对接,将病员从一张床转移到另一张床上,实现了病员在术后从手术室进入病房时的无菌交接。
2、本实用新型病员转移床的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由主杆和套管组成,在电动推杆伸长或收缩过程中,支撑杆起导向作用,保证矩形或回型框架平稳,与所述吊架式手术搬运车相比,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以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3、本实用新型病员转移床的矩形或回型框架中,所述前卷管和后卷管通过左侧支撑管中的传动轴带动转动,只需一位医护人员摇动手柄,即可卷紧或者松开床单,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人力需求;本实用新型病员转移床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适应于广泛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病员转移床的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病员转移床的矩形或回型框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病员转移床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病员转移床的前卷管截面图。
其中:1-矩形或回型框架;2-U型框架;3-滚轮;4-电动推杆;5-支撑杆;6-主杆;7-套管;8-主支撑管;9-前卷管;10-后卷管;11-左侧支撑管;12-右侧支撑管;13-左套管;14-右套管;15-传动轴;16-传动齿轮;17-从动轴;18-从动齿轮;19-凹槽;20-压杆;21-蜗轮蜗杆减速器;22-摇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正和;李京;曹燕,未经宋正和;李京;曹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6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