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空心垫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153.5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谭强;曾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20 | 分类号: | E04C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筋混凝土 空心 垫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块,具体是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空心垫块。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经常有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情况,比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保护层太薄容易渗入潮湿气体和水,过厚则容易产生裂缝,这些都可能使钢筋锈蚀并膨胀,从而使混凝土遭受破坏,影响使用和结构安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使钢筋和外部模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需要在钢筋和外部模板每隔一定距离安放一个垫块。现有普遍采用的是由沙浆筑成的长方体垫块,这种长方体垫块虽然结构简单,但自重较大,绑住时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且即使当时绑牢了,也很容易发生移位,造成钢筋与外部模板之间不能保持恒定的距离。同时,传统的垫块在混凝土成型后会裸露一部分在混凝土外,极影响混凝土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空心垫块,解决了以往的垫块虽然结构简单,但自重较大,绑住时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且即使当时绑牢了,也很容易发生移位,造成钢筋与外部模板之间不能保持恒定距离,同时传统的垫块还极影响混凝土美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空心垫块,包括垫块体,所述垫块体的整体形状为空心且缺少上表面的长方体,垫块体的其中一组平行的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卡口,所述垫块体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支撑架包括相互垂直且中心相连的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垫块体的侧面内壁上,支撑板的上部下凹形成卡口,所述垫块体的底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固定板相互平行。
所述支撑板与垫块体的其中一组平行的侧面垂直,与垫块体的另外一组平行的侧面平行。
所述支撑板位于固定板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述卡口的深度为垫块体的高度的1/6~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原来长方体垫块设计成空心的垫块,同时在空心处设置支撑架,这样既保证了垫块的支撑稳定性,又减小了垫块的自身重量,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口的方式实现将钢筋卡在垫块上,无须绑扎,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容易发生移位,不容易脱落,支撑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设置了两个支撑条,这样大大减少了垫块与外部模板的接触,使得混凝土成型后,裸露在混凝土外的垫块部分更少,使混凝土更具美观性。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垫块体,2、支撑板,3、固定板,4、支撑条,5、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垫块体1,垫块体1的整体形状为空心且缺少上表面的长方体,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的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卡口5。
本实施例的垫块体1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支撑架包括相互垂直且中心相连的支撑板2和固定板3,支撑板2和固定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垫块体1的侧面内壁上,支撑板2位于固定板3的垂直平分线上。
本实施例的支撑板2的上部下凹形成卡口5,卡口5的深度为垫块体1的高度的1/6~1/3。
本实施例的垫块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条4,支撑条4与固定板3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的支撑板2与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的侧面垂直,与垫块体1的另外一组平行的侧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垫块体1平放在外部模板上,然后将钢筋卡在卡口5处,即可使钢筋和外部模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1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