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158.8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范世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3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卡缘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设置于电路板上,以供一电子卡插接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等电子消费产品功能的日益多样化,使用在这些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内存模块不断的增多,同时,消费电子产品的内部也设置了更多的电连接器来供插接这些内存模块并实现电性连接。
一般的卡缘连接器,常见的构造如图1所示,具有一绝缘本体1a以及插接于绝缘本体1a的上排导电端子2a等。如图2所示,上排导电端子2a含有直立部21a、自直立部21a延伸的固持部22a、22b、自直立部21a顶端弯折延伸的弹性接触部23a及自直立部21a底端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4a。
上述卡缘连接器的上排导电端子2a的固持部22b、弹性接触部23a呈上下的连接于直立部21a侧端,如此在端子传输信号时正对面积较大,从而使容抗增大,高频环境差,且在金属料带上连续冲制时端子间距较大,使得端子制造成本较高。
缘是,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感上述的缺失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卡缘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设计不仅具有降低端子生产成本的优势,使得产品成本再降低,而且可使信号传输面积减小,减小容抗、提高阻抗,继而使端子高频性能优异化,同时也具有节约材料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设置于绝缘本体且呈上下排相对设置的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插卡槽以及若干与所述插卡槽连通的上排端子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具有竖立部、自所述竖立部侧边横向延伸而成并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竖立部的底端部延伸而成的第一焊接脚、自所述竖立部的顶端部延伸而成且尺寸大于所述固持部的固定片部以及自所述固定片部的末端部横向延伸而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固定片部固定于所述上排端子槽且所述固定片部设有镂空孔,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伸入于所述上排端子槽且其部分伸入于所述插卡槽。由于第一弹性接触部是直接自固定片部延伸而成,这样端子在金属料带上连续冲制时能节约端子间的间距,具有降低端子生产成本的优势,使得产品成本再降低;另一方面,在传输信号时,因上排导电端子的固定片部中设有镂空孔,该镂空孔可使信号传输面积减小,减小容抗、提高阻抗,继而使端子高频性能优异化,同时能够节约材料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固定片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连接处凹设有一至二个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上下两侧,优选的是设置两个缺口,缺口的设置能够提升第一弹性接触部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部与后端部,所述插卡槽形成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是由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往前端部由后往前的插固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结构,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是由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往后端部由前往后的插固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结构。
其中,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基部、部分的伸入于插卡槽的第二弹性接触部及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部外的第二焊接脚。
较佳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的末端部形成有一伸入于所述插卡槽的接触凸块,所述接触凸块向所述插卡槽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导向面且所述导向面面向所述插卡槽。
较佳地,更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两侧端部的耳扣机构,每一耳扣机构各具有一插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耳扣及一可移动的挂接于所述外耳扣中的内耳扣。
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端部各形成有一耳扣插槽及一自所述绝缘本体侧端部向前延伸的凸臂,所述外耳扣上形成一插固于所述耳扣插槽的插固部与一自所述插固部顶端向外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凸臂插设于所述外耳扣的弯折部内,所述外耳扣上更形成有一用于扳动外耳扣向外移动的板动部以及用于扣接于一电子卡侧端缘部的扣卡部;所述内耳扣上形成有一用于焊接于电路板的焊接板片以及一能够对入电子卡侧端缘部的半圆凹槽内的防呆限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