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415.8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程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点 产生 原基 食用菌 栽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 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上述瓶栽食用菌中诸如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等在栽培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定点产生原基来控制原基的数量。因为如果不控制原基的数量,将会产生较多的原基,使得单个原基变小,且单个原基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单株品质。因此,为了提高上述食用菌的栽培品质,在栽培过程中定点产生原基对诸如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等的栽培来说是必要地。现在定点产生原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培养瓶盖上形成一通透的膨出空间来实现,例如通过本申请人于2011年9月28日申请的名称为“灰树花栽培用培养瓶盖”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120375875.4号中所揭示的具有通透的膨出空间的培养瓶盖来实现定点原基的产生。
下面以瓶栽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系统为例来介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图1为现有瓶栽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系统的框图示意图。现有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拌料装置、装瓶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培养房单元、催蕾装置、搔菌装置、生育房单元和采收装置。现有的接种装置从栽培瓶的瓶口正上方往下投送菌种以完成接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的瓶口处形成中间厚周围薄的接种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当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不超过栽培瓶瓶口10的上缘11时,在靠近栽培瓶1的瓶口10侧缘附近位置的菌种层较薄,且与瓶口10上缘11部分形成空间12,在加盖可以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4后,菌种3不会进入瓶盖4上的透孔或者膨出空间40内,但这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这增加了污染产生的风险。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采取接种时接种更多的菌种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种方法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高出栽培瓶瓶口10的上缘11,而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很小,接种后加盖可以使原基定点产生的具有一个透孔或者通透膨出空间40的瓶盖4,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在加盖瓶盖4时,瓶盖4会下压菌种3,从而使得菌种3整体往下和周边移动,这使得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12变得更小或者被菌种完全填平,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的几率,进而也大幅度降低了污染产生的风险。然而,上述方案虽然解决在搔菌工序形成积水引发污染的问题,但是却引发了新的问题的产生,由于在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4中间形成有一个透孔或者通透的膨出空间40,在加盖瓶盖4时,由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高出栽培瓶瓶口10的上缘11,加盖瓶盖4后,菌种3会有一部分直接进入透孔或者膨出空间40,这将直接减小了未来原基形成的空间,原基的减小势必会影响整瓶食用菌的产量。另外,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在接种后加盖瓶盖4时,由于菌种3的阻碍,很难将瓶盖4盖紧,在流水线上送往下一工序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瓶盖4脱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工厂专门安排这样一个工位来重新加盖脱落的瓶盖4,这又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栽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原基形成空间不被减小、被污染几率低且栽培瓶的瓶盖加盖牢固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装瓶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和培养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可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压菌种装置。
所述压菌种装置包括压菌种部及将该压菌种部连接至控制系统的连接部。
所述的压菌种部呈圆形或者正方形。
多个所述的压菌种装置形成压菌种模组。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5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4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的食用菌是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或者猴头菇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