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584.1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2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河津泰幸;木下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侯莉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代***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用线栅 偏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的光刻技术的发达,能够形成具有光的波长级别的间距的微细结构图案。具有这样非常小的间距的图案的构件、制品不仅在半导体领域,在光学领域其利用范围也比较广,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由金属等构成的导电体线以特定的间距排列成格子状从而构成的具有凹凸结构的线栅,其间距如果是比入射光(例如,可见光的波长400nm至700nm)小得多的间距(例如二分之一以下)的话,几乎使相对于导电体线平行振动的电场矢量成分的光全部反射,几乎使相对于导电体线正交的电场矢量成分的光全部透过,因此能够作为发出单一偏振光的偏振片使用。线栅偏振片由于能够反射未透过的光并对其进行再利用,因此从光的有効利用的观点考虑,也是非常理想的。
作为这样的线栅偏振片,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线栅偏振片。该线栅偏振片是具有以比入射光的波长小的光栅周期设置了间隔的金属线的成形体。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2-32823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基于上述那样的原理,线栅偏振片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光、红外光的较广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偏振特性。因此,近年来,在近红外光、红外光的利用盛行的安保领域等,线栅偏振片作为有用的偏振片而被期待。
另一方面,从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制品设计的要求来看,正寻求一种在特定的波长区域选择性地发挥偏振特性的线栅偏振片。例如,希望有能在可见光区域使光透过,在近红外区域以上的区域发挥偏振特性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等。但是,采用以往的线栅偏振片的话,由于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的偏振特性,因此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较低,无法满足对于上述那样的在红外区域的选择性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过率且在红外区域示出高的偏振特性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其具有周期性地排列在基材上的金属丝和包覆金属丝的透明包覆层,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的周期为160nm以上、300nm以下,在400nm以上、650nm以下的全光透过率为50%以上,且红外区域的透射光的偏振度为80%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中,400nm以上、650nm以下的透射光的偏振度小于80%,红外区域的透过率小于50%。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中,400nm以上、650nm以下的反射光的全光反射率小于20%,红外区域的反射光的全光反射率在20%以上。
优选的情况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中,在基材上具有膜厚为0.005μm以上、3μm以下的树脂覆膜,在树脂覆膜上形成有金属丝。
优选的情况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中,金属丝的占空比为0.05以上、0.3以下。
优选的情况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中,透明包覆层的折射率为1.4以上、2.6以下。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话,能够提供一种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过率且在红外区域示出高的偏振特性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线栅偏振片的一构成实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线栅偏振片的透过率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3是示出比较例1所涉及的线栅偏振片的透过率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4是示出比较例2所涉及的线栅偏振片的透过率的测量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00线栅偏振片
101基材
102金属线
103透明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对在红外区域选择性地发挥偏振特性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进行了全力研究之后发现,通过将金属线的周期设为规定的范围且采用用透明包覆层覆盖金属线的构成,可以在可见光区域提高透过率且在红外区域得到高的偏振特性。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线栅偏振片100具有基材101、设置于该基材101上的金属线102、和被设置为覆盖该金属线102的透明包覆层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单元
- 下一篇: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