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852.X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包旦明;汪建华;卢宏;何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9/06 | 分类号: | F23C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唐时金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容器,尤其涉及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常用的锅炉以燃煤为燃料,由于进气不足或者燃烧不均匀等原因,使得燃煤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燃烧的煤粉随着烟气被一起排放出去,浪费能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锅炉,其能回收排出的煤粉重复燃烧,节省能源的同时防止了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节能锅炉,包括由水冷壁合围而成的炉膛;所述炉膛的底部是锥形的落煤通道;所述炉膛上方的排烟口上连接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通过返料管通向落煤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烟气中未燃烧的煤粉,回收重复燃烧,节能的同时防止了煤粉污染大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旋风分离器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节能锅炉的优选实施方式作出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锅炉的炉膛1由水冷壁2合围而成,整体上呈竖直的圆柱形,底部是漏斗状的落煤通道5,落煤通道5的出口上连接水冷风室8,锅炉整个被架设在架体6上。
炉膛1的顶部侧面设有排烟口,该排烟口上接通一个旋风分离器3,旋风分离器3也架设在架体6上,其出料口上连接一根返料管4,返料管4的出口通向落煤通道5内。
通过旋风分离器3分离烟气中未燃烧的煤粉,回收通过返料管4送入落煤通道5重复燃烧,节能燃煤的同时也防止了煤粉污染大气。
如图2所示,落煤通道5的水冷壁2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污泥给料装置9、给煤装置11和石灰石口13,给煤装置11和石灰石口13共用一个通往炉膛1的入口。
污泥给料装置9、给煤装置11和石灰石口13都为倾斜向上的管道,污泥给料装置9的污泥入口处和污泥出口处分别设置一个配风口10,给煤装置11的进煤口处和出煤口处分别设置播煤风接口12。
从污泥给料装置9向炉膛1内通入污泥,从给煤装置11通入燃煤,从石灰石口13通入石灰石,在配风口10以及播煤风接口12的通风作用下,污泥、燃煤和石灰石混合充分燃烧,污泥中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提供了热能,经过焚烧后的污泥可以直接排放,防止了污染,并且节约了煤炭资源,添加石灰石,起到除硫作用,进一步降低污泥的有害性。
落煤通道5的水冷壁2内壁上,喷涂有一层高温防磨层51,喷涂材料为HDS-88A,喷涂厚度为0.8mm。污泥给料装置9和给煤装置11给出的污泥和煤到达炉膛1的进料口7时具有一定的动能,在高温防磨层51的保护下,落煤通道5的水冷壁2能长时间的保持不被冲刷磨损,有效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旋风分离器3主要包括圆柱形的分离圆筒35,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34,与炉膛1顶部的排烟口相连通,进气口34沿着分离圆筒35的切线方向呈螺旋状通入分离圆筒35内。
分离圆筒35的顶部设置有锥形的上盖33,上盖33与分离圆筒35之间的夹角在95°~100°之间,本实施例采用100°。上盖33的中心连通有圆柱形的排气管32,排气管32与上盖33之间的转角是光滑的。排气管32的顶部连接上集箱31。
分离圆筒35的底部与锥筒36相连接,锥筒36的底部连接下集箱37,下集箱37的出料口与返料管4接通,返料管4的出口通向炉膛1的落煤通道5内。
排气管32、上盖33、分离圆筒35和锥筒36都采用膜式水冷壁合围制得而成。
分离圆筒35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有散热鳍片38,进气口34的内壁上也设置有散热鳍片38。
从锅炉排烟口排出的高温混合气体从进气口34沿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圆筒35中,从而形成旋转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燃煤颗粒被分离出来,从锥筒36落下,进入下集箱37再通过返料管4返回落煤通道5重新燃烧,烟气从排气管32排出,在分离过程中,分离圆筒35的膜式水冷壁对混合气体进行冷却,降低了分离后燃煤颗粒的温度,使其不易二次燃烧。散热鳍片38加大了混合气体的受热面积,使气体降温更快;上盖33与分离圆筒35之间的夹角大于90°,从而防止了二者拐角处产生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