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覆晶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8019.7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兰兰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3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晶封装结构,尤其是一种将晶片覆于软性承载器上的覆晶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覆晶结合技术可应用于高接脚数的晶片封装结构,并具有缩小封装面积及缩短讯号传输路径等诸多优点,使得覆晶封装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晶片封装领域。
现有的覆晶封装结构包括晶片、软性承载器、多个凸块和底角层,由于要在晶片以及软性承载器之间浇注底胶材料以形成包覆凸块的底胶层,底胶材料无法完全充满晶片与软性承载器间,使得底胶层具有多个孔洞,然而,底胶层具有多个孔洞将使得底胶层无法完全包覆凸块,部门凸块暴露于环境中,凸块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到覆晶封装结构的可靠度。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在晶片的表面设置多个拟凸块的设计,提供一种可减少软性承载器的变形量,进而减少底胶层中的孔洞产生的覆晶封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覆晶封装结构,包括晶片,软性承载器和底胶层,所述的软性承载器包括软性基板和设置于软性基板上的线路层,所述的晶片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焊垫,该些焊垫上设有多个凸块,通过线路层软性基板电性连接;所述的晶片下表面还平均设置多个拟凸块;所述的底胶层包覆凸块与拟凸块,防止凸块与拟凸块受到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晶片的表面设置多个拟凸块,这些拟凸块在晶片与软性承载器电性连接的过程中有助于软性承载器的表面变形量较不明显;当底胶材料注入晶片与软性承载器之间所围成的空间而形成底胶层时,底胶材料可平顺地注入,因而可降低底胶层的内部形成孔洞的几率,进而提高滴胶填充制程的良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地提高覆晶封装结构的可靠度,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覆晶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晶片,(2)软性基板,(3)线路层,(4)焊垫,(5)凸块,(6)拟凸块,(7)底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覆晶封装结构,包括晶片1,软性承载器和底胶层7,所述的软性承载器包括软性基板2和设置于软性基板2上的线路层3,所述的晶片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焊垫4,该些焊垫4上设有多个凸块5,通过线路层3与软性基板2电性连接;所述的晶片1下表面还平均设置多个拟凸块6;所述的底胶层7包覆凸块5与拟凸块6,防止凸块5与拟凸块6受到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兰兰,未经彭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8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模糊控制的语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