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9623.1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新;吴能臻;杨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2 | 分类号: | B62D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转向器 支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例如大型客车)的方向盘及支架多事固定不可调节的,而不同的驾驶员对方向盘的位置要求不同,因此传统车辆的方向盘难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舒适、人性化操作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使方向盘具有多向调节功能的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
一种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框架和与该框架相连的转向装置总成,还包括:
立柱,固定在该框架上;
固定托架,固定在该转向装置总成上;
横梁,与该固定托架相连;
外固定支架,固定在立柱上,该外固定支架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长孔;
内固定支架,固定在该横梁上,该内固定支架上开设有与该第一长孔相对应的第二长孔;及
第一导向销,可滑动地卡合于该第一长孔和该第二长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立柱为两个,该两个立柱分别固定在该框架的两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外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外固定支架固定在一个立柱上,该内固定支架为两个,该两个内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在该横梁的两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外固定支架为“[”字形,该内固定支架为L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向销为带有螺母的螺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还包括:
中间前连接板,固定在该横梁的中部,该中间前连接板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长孔;
中间后连接板,固定在该固定托架上,该中间后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该第三长孔相对应的第四长孔;及
第二导向销,可滑动地卡合于该第三长孔和该第四长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长孔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第三长孔位于方形的中间前连接板的四角。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中间前连接板的中部还开设有沿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塞焊固定用的第五长孔。
当需要调节转向装置总成的前后位置时,可以松开第一导向销的螺母,然后便可让内固定支架相对外固定支架在水平前后方向上滑动,当滑动到所需位置时,拧紧螺母,便可将转向装置总成固定在当前位置。上述调节方式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一实施例的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的左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外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内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图6为图1所示中间前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7为图1所示中间后连接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一实施例的方向盘的转向器支架总成100包括固定在车架200上的框架10和与框架10相连的转向装置总成20。
转向器支架总成100还包括两个立柱30、固定托架40、横梁50。
两个立柱30分别固定在大致为方形的框架10的两侧。固定托架40设于转向装置总成20中部靠后的位置。横梁50与固定托架40相连。
为使转向装置总成20可以水平前后移动,转向器支架总成100还包括两个外固定支架61、两个内固定支架62和四根第一导向销63。
请一并参阅图4,外固定支架61大致呈“[”字形金属板,其上开设有两个沿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长孔611。每一个外固定支架61固定在一个立柱30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9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触点换向接触器
- 下一篇:带动力活动式抱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