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常压式汽液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9654.7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方;马增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方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8D7/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 式汽液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液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常压式汽液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供暖的汽液换热器存在如下几个缺点:
1)换热器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国家对此有严格的限制,建造的难度较大。
2)通常的汽液换热器采用热蒸汽包裹冷水加热的方式,换热效率较低并且蒸汽换热后的形成冷凝水温度较高,存在很大的热量,这些冷凝水要么直接排放在外界,造成很大的浪费,要么通过专门的装置进行回收,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造容易、蒸汽利用效率高的常压式汽液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常压式汽液换热器,包括用于盛装热工介质的换热容器,所述换热容器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容器分为热交换腔和补给腔,所述补给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热交换腔和补给腔的通孔,所述换热容器上部设有开口,所述换热容器内热交换腔上方的空间形成常压空间,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常压空间;
所述热交换腔内设有引入加热介质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出口位于热交换腔或常压空间内,所述换热容器的热交换腔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热交换腔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供暖管路的进液管道;
所述补给腔连通所述供暖管路的回液管道,所述补给腔还连接有自动排液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自动排液装置包括连通补给腔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最高液位处设有防止发生虹吸的导气三通,所述导气三通连接导气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常压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液口上设有浮球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补给腔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排污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汽液换热器还包括控制供暖管道的回液管道的开启、关闭和管道中液体流量大小的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
第一电动截止阀,所述第一电动截止阀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用于感知热交换腔液位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设置在供暖管路的回液管道上的流量控制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换热管通过进气管连通用于输入加热蒸汽的分汽包,所述换热容器的出液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控制单元上,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由控制单元控制开启或关闭的第二电动截止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供暖管路的回液管道并联有一条连通补给腔的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上设有截止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换热容器的开口上设有端盖。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换热容器由隔板分为热交换腔和补给腔,热交换腔内的热工介质与换热管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形成符合供暖温度的热工介质,并由出液口进入供暖管路进行供暖,供暖完毕后的热工介质温度下降,由供暖管路的回液管道进入补给腔,然后再由补给腔进入热水区重新加热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供热系统,由于隔板的阻隔作用,补给腔内的低温热工介质不会和热交换腔内的高温热工介质产生对流换热,可以提高进入供暖管路的热工介质的温度,节约能源;
(2)由于所述换热容器上部设有开口,所述换热容器内热交换腔上方的空间形成常压空间,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常压空间,因此换热容器内的气压为常压,安全性好,建造容易;
(3)由于换热管位于热交换腔内,加热方式采用热工介质包裹加热介质的方式,传热效率较高;
(4)由于换热管的出口位于热交换腔内,换热管内的加热介质经过散热后的液体成分可以直接流入热交换腔内,成为热工介质的一部分,提高热交换腔内的热工介质的温度,充分利用了加热介质的热量,从而节约能源;
(5)由于加热介质的液体成分不断加入热交换腔,会导致整个系统内的热工介质的增多,因此补给腔连接有自动排液装置,自动排液装置将补给腔内的一部分低温热工介质排出,既平衡了整个供热系统的液体的量,又减少了需要加热的热工介质,节省了能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方,未经李东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9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镀锌钢丝编织铠装船用轻便型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低压铸造的车用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