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188.4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聂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换档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杆。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机械变速箱的换档机构一般采用球形支撑体的变速杆总成,球形支撑体安装于球形支座中,操纵变速杆的前后和左右运动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变速箱的选、换档。该换档机构因体积大、质量重一般通过支架安装于汽车纵梁,震源主要来自车架;而变速箱的主要震源来自发动机,震源的不统一导致变速箱在行车过程中容易脱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变速箱行车中易脱档和不便的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滑动轴承式换档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杆装置包括:变速杆主体、径向滑动轴承、锁圈、销轴、涨圈;变速杆主体上形成有通孔,通孔的第一端形成有锁圈槽,通孔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台阶;径向滑动轴承容纳于通孔中,并且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的第二侧支撑在第一台阶上,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的第一侧被卡在锁圈槽中的锁圈紧压从而将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通孔中;销轴的第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容纳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中,并通过涨圈锁止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销轴的第二端结合于支架,该支架固定于汽车发动机上。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波纹护套和支撑圈;支撑圈在所述通孔的第二端围绕所述销轴而卡在所述通孔中,支撑圈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径向滑动轴承外圈的第二端;波纹护套的第一端围绕支撑圈的第二端并卡于其上;波纹护套的第二端卡在所述销轴的外周上。
优选地,销轴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位于靠近销轴的第一端的位置,用于支撑所述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的第二端;第二台阶位于所述销轴的中部位置,用于支撑所述波纹护套的第二端。
优选地,盖卡在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中,以封闭所述通孔的第一端。
优选地,销轴的第二端形成有螺纹部,所述支架是通过在该螺纹部上结合螺母而被结合在销轴上的。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杆装置以轴向滑动轴承作支点以杠杆的形式带动纵拉杆完成前后、左右运动从而完成变速箱选档、换档操作。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可直接通过变速杆支架总成固定于发动机,与变速箱同源震动,解决了汽车行进中的脱档问题。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杆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波纹护套;2:支撑圈;3:锁圈;4:径向滑动轴承;41: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42: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5:销轴;6:涨圈;7:盖;8:变速杆主体;9:支架;10:螺母;17:纵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杆装置主要包括:变速杆主体8、径向滑动轴承4、锁圈3、销轴5、涨圈6。
变速杆主体8上形成有通孔,通孔的第一端形成有锁圈槽,通孔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台阶。
径向滑动轴承4容纳于通孔中,并且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41的第二侧支撑在第一台阶上,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41的第一侧被卡在锁圈槽中的锁圈3紧压从而将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41固定在通孔中。
销轴5的第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容纳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42中,并通过涨圈6锁止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42。
销轴5的第二端结合于支架8,该支架9固定于汽车发动机上。
支撑圈2在通孔的第二端围绕销轴5而卡在通孔中,支撑圈2的第一端支撑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外圈41的第二端。
波纹护套1的第一端围绕支撑圈2的第二端并卡于其上;波纹护套1的第二端卡在销轴5的外周上。
销轴5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位于靠近销轴5的第一端的位置,用于支撑径向滑动轴承的内圈42的第二端;第二台阶位于销轴5的中部位置,用于支撑波纹护套1的第二端。
盖7卡在通孔的第一端中,以封闭通孔的第一端。
销轴5的第二端形成有螺纹部,支架9是通过在该螺纹部上结合螺母10而被结合在销轴上的。
装配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首先将波纹护套1、支撑圈2和变速杆主体8依次套入销轴5的第一端;然后将径向滑动轴承4安装于变速杆主体8与销轴5的第一端的间隙中,分别用锁圈3和涨圈6锁止;最后用盖7将径向滑动轴承4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